內容簡介:
李奧帕德是舉世聞名的三大自然寫作者之一,與梭羅、繆爾齊名。
《沙郡年記》是李奧帕德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他最後的遺作,就在本書手稿完成後不到一個月,他不幸在協助鄰居撲滅農場大火時喪失。
全書分為兩大內容,前半部是作者和家人避開現代化生活的素描,後半部是作者一系列自然沈思的睿智哲理。是繼《湖濱散記》後最重要的保育著作,堪稱是自然寫作的經典。
作者簡介
阿爾多‧李奧帕德(Aldo Leopold),於一八八七年出生於美國愛荷華州。耶魯大學畢業後不久,他進入美國林務署,擔任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納州的助理林務官,從此投身自然保育工作,並成為美國保育運動先驅。一九四三年,就在《沙郡年記》手稿完成後不到一個月,李奧帕德不幸在協助撲滅鄰居農場的一場大火時喪生,本書遂成為他對保育工作的最後宣言。由於對生態保育貢獻良多,李奧帕德被譽為:『近代環境保育之父---美國環境倫理的播種者--將人倫延伸到「生命倫理」的智者』
書評
《沙郡年記》分為4部分,第一部分以「沙郡歲月」帶出一年12個月份的四季素描;接著則以「地景的特質」勾勒出奧祕的自然美景;第三個部分「鄉野的情趣」,敘述作者生涯中幾個不同地方的經驗插曲,告誡著自然資源保護的意義;最後,「消失的野地」則以哲學性的文章,為土地倫理發聲。
1948年,李奧帕德完成《沙郡年記》的手稿,不單純寫些花花草草的故事,更可以從一棵枯木的年輪,讀出一個世代的歷史與變化;從一群雁的飛過,道出世界無疆界的事實,大力尊崇「自然」這一本生命之書,提醒著人們要向自然學習。透過李奧帕德對於自然生態長期的觀察與細微的互動,提出了建立土地倫理,重建一套人與土地相處的模式,這個論述與主張也使李奧帕德在近代有了「環境保育之父」的名號;然而從《沙郡年記》完成至今,將近60年的歲月中,和我們共同生存在這個地球上的生物們,仍舊以極快的速度在滅絕中。野地的減少與消失、都市的發展與擴張,到底讓我們的生命缺少了什麼?
這本書中自己最喜歡的篇章是在第二部「威斯康辛州」的「旅鴿紀念碑」,書裡這樣形容鴿子「牠們將永遠活著,但是不會有任何生命」,看到這句話心中浮現惆悵,一般我們都是認為一具軀體有了生命便是活著,一具具有生命的軀體有了靈魂便是真正的人,那麼沒有生命的活著,還可以定義為活著嗎?
「當我們聽到鶴的呼叫時,我們聽到的不只是鳥叫聲:牠是我們無法駕馭的過去的象徵」作者常常由看到或聽到某種動物而情不自禁、無法抑制地聯想到過去的種種,牠的歷史、牠的遭遇、牠的代表意義等等,也因此當作者聽到一隻高原鷸動人心弦的鳴叫聲,而一個也看到這隻鷸的男孩卻只對他的父親說:「那兒有一隻鷸」時,我想作者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既失望又難以想像那個男孩僅止於此的反應。我想我們可以了解和體諒作者的失落和憤憤不平,但就另一方面而言,像我們這些生長在都市的小孩的內心早已麻痺了,所以看到一隻不易在都市出現的動物的心境、反應和感覺恐怕除了驚奇還是驚奇吧?哪會在另做他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