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韻如(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校友)
《書籍資訊》
書名:饑餓的女兒
作者:虹影
出版社:爾雅叢書
《作者簡介》
作者虹影,1962年生於重慶。是享譽世界文壇的知名作家、詩人,也為當代中國新女性文學的代表之一。其代表著作有《孔雀的叫喊》、《阿難》、《饑餓的女兒》、《K》、《女子有行》、《好兒女花》,詩集《魚教會魚歌唱》等。曾獲“英國華人詩歌一等獎”、臺灣《聯合報》短篇小說關新詩獎、紐約《特爾菲卡》雜誌“中國最優秀短篇小說獎”。她的三部長篇小說被譯成18種文字在歐美、以色列、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饑餓的女兒》曾榮獲臺灣1997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她以坦率真摯的文字抒發脆弱纎敏的情感記憶,引起了當代媒體與讀者的注意。2000年被評為十大人氣作家之首,2002年、2003連續兩年被新浪網評選為中國最受爭議的作家,更被大陸權威媒體封上「胭脂陣裡的女英雄」之冠冕。(作者簡介參考自豆辦網、新華網)
《書籍評論》
女主角六六 – 生於重慶江水邊,是貧民窟大雜院中一超級貧戶的六么女,自有記憶以來便隨著鄉里鄰居的非議辱罵成長,一家子人擠在擁擠的小房間裡,卻似乎有道無法跨越的高牆築在她與家人之間。從沒有慶過生日的六六,在家中毫無存在感,貧困與饑餓一直提醒著她出生的多餘。回溯自己的出身,才曉得十八年前母親懷她時,正是1959年起連續三年大饑荒鬧得最兇的時期,餓死千百萬人的大饑荒只是她來到這世上的苦難序曲,打從娘胎受孕起就嚐盡了飢寒凍魄的滋味,更不用說來到這無情世上的百般苦楚與無奈。生存,對她來說似乎是不真實的,甚至像是上帝開的一個玩笑,唯一讓她感受到真實存在的是那肚腹與情慾的雙重饑渴,沒日沒夜如影隨形的自血氣骨肉中所滲透出的深深呼喚。
女兒十八歲,本應是如花苞般等待綻放的時刻,但十八歲這一年對六六來說卻掀起了一場快得令她來不及反應的革命,一個十八年來始終模糊的身影逐漸進逼;歷史老師所帶來的誘惑;大姊的不速歸來;時代體制的逐漸鬆動,多年來的身世之謎被層層扯開,隨著牽絆她靈魂深處的印記的逐漸鬆脫而失序…
作者以坦率直白的第一人稱口吻,回顧自己少女時期的成長經歷,從中交疊出姊姊們的不同命運,隨著本故事的主軸母親那戲劇性般轟轟烈烈,受盡苦難折磨的一生而轉向…
這是一個歷史的事件,一個時代的悲劇,一個關於飢餓苦難的故事,在六零年代大饑荒發得正兇、天災人禍鬧得不可開交之際悄悄上演,這是六六的記憶,同時也是許多人的縮影,許多人的故事。
第一次看《饑餓的女兒》,是在好多年前的夜裡,一翻開書後便欲罷不能,心為六六血淋淋的赤裸自白所觸痛,字裡行間寫的是六六的十八歲遭遇,卻開啟了我的十八歲情結。在往後的日子裡,我也不知看過多少關於女人的故事,卻還是無法讓我不想起那個少女六六,以及與她纏繞在一塊兒的,如指甲花般美麗、卑微,卻又堅韌無比的女人命運。
整個故事圍繞著幾個主題 ─ 饑餓;貧賤;飢渴;輕如鴻毛的生命;以及溫良強韌的女性。書名已經點出了女主角的饑餓,自受孕起便如影隨形般附著在她身上的饑餓,有如滲入她骨肉血液般地強烈。而不單單是她,在那個人人都瘦得肚腹貼後背的大饑荒裡,饑餓像是瘟疫般猖狂的蔓延在每個人的心底紮根。為了填飽肚子,連命都可以豁出去,給自己的身體抓住一絲生存的希望!天災人禍橫行的時代,貧窮和饑餓如黑白無常般尋人索命,生命的不值與人性的泯滅也跟著他們一起來到人間。因著饑餓,三哥冒著生命危險跳下冰冷的江水與不明的漂流物賭一把!因著饑餓,人們罔顧果腹的代價吞下觀音土!因著饑餓,買賣骨肉啃食至親,也能被除罪化早已不是新鮮事!因著窮困,可以不顧糟糠之妻的生死而另組家室;因著窮困,即便心中再有不忍也無法給予他人及時的幫助。因著對人性的恐懼,箱子裡縱使有兩枚大洋也無法拿去給父親治病;因著道德倫理的喪失,這塊饑餓的土地不知又上演過多少荒腔走板的悲劇哀歌?因著對愛的缺乏而引發的饑渴,而擁抱一場不要命的激情。這場鋪天蓋地的饑荒,不知折磨了多少顆破碎的心和受傷的靈魂?
文革時期的悲劇我們早已不知聽了多少回了,而對歷史所曾留過的傷痕,我們也早已逐漸平復了。然而,《饑餓的女兒》這無疑地是一個關於愛與苦難的故事,又再次挑起世人看待傷痕的複雜情緒。其中,最令人動容的莫非是苦難下最大的受迫者 – 「女人」的故事。從六六的眼裡,我們看到幾個女人艱辛慘澹的一生!大姊、二姊、四姊、花癡女、張媽媽、外婆…,當然還有她的母親與六六她自己。母親為了愛大姊,一個女人帶著剛出世的女兒逃離袍哥頭的勢力;因為愛他的孩子們,離開了她畢生最愛的小孫,並且為了這個家的生計把自己的青春、美貌與鏡子一起遺忘在一次又一次的重體力活中。為了愛,母親忍住對三姨丈的恩情,而保存了六六的生命。為了愛,作者把自己的童貞交給了一個不可能有未來的歷史老師,並且也為了愛,她在沒有施打麻醉藥的手術檯上一聲不吭的將肚子裡的生命送到一個未知的國度去。在災難裡,大多數的女人都為了愛而忍受諸多苦楚,也為了愛而與環境的無情逼迫和摧殘奮戰。與此同時,這些如此平凡卻又極為不凡的作為,就如同熬過久旱不雨枯槁貧瘠的土地,在熬過乾旱後所展現出的驚人生命力。
《饑餓的女兒》寓強烈的情感於冷靜的敘事之中,回顧過去對生命的無價、對人性的省思外,最令人心深感不捨的就那些是關於「女人」的苦難。在這樣的時代苦難裡,大喊「天賦人權」?無非是自找麻煩的妄求;那些所謂的神聖崇高的「權力」,只不過是酒足飯飽後的囈語呢喃,太平盛世的錦上添花。在大機荒的時代,面對生死存亡的那條看不到卻即將達陣的界線,人權、隱私權、女權、受教權,甚至是生存權…等所有現在看似乎理所當然的權力,在當時看來不過是個無人在乎的無用之物!道德良心,情義感知、名譽操守…等世俗價值,統統不如一個爛菜根來得實際。生命與權力,這個人間至寶在此時此地是找不到等價法碼來丈量的,如同母親所說的:「這個社會是個假樣,不讓人哭也不讓人活」,與無止盡的饑餓纏鬥,也只能淡淡的說出「死一個,少一個,好一個」的結論。在這樣的艱難時局,生命是「無」價的,「女人」是卑賤的,而美麗的女人命運更是乖變多舛,這是美麗和女人與生俱來的基因特質,美麗又有主見的女人,似乎注定要在亂世譜出一曲曲的人間哀歌。
然而,也正是這樣的苦難,我們可以看到女人的堅韌,男人的寬厚,以及上帝造人時悄悄放入人類心靈的無價、奇妙且偉大的愛。母親對孩子的愛,父親對子女的愛,父親對母親的愛,女人對男人的愛、男人對女人的愛,…。人世間雖多有罪惡與苦難,但總無法掩蓋人性中閃閃發亮的良善,人類也因著愛能戰勝苦難的折磨與考驗,而這樣的愛在女人的身上顯得特別耀眼!從六六與母親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女人的堅強無畏和豐沛無邊的愛情,在陰暗慘澹的苦難故事裡熠熠生輝!
「在災難之前,我們都是孩子,後來才學會這種發聲方式,喊聲抓住喉嚨,緊如魚刺。……要是我們知道怎樣度過來的,靠了什麼才僥倖,我們就不再喊叫,而寧願回到災難臨頭的時刻。」對於這段苦難,詩人趙毅衡曾有過這樣的表述。
這在大苦難中,每個家庭所碰到的遭遇都差不多,也都不一樣,但至少對每個人來說很不一樣!《饑餓的女兒》成功之處在於為我們隱隱作痛的情緒中找到一個得以宣洩的出口。這是關於六六與母親的故事,藉由一個人的傷口,講述那一代人的傷痕,虹影藉著回顧過去的傷痛得以重生,將她過去的苦痛的昇華為希望與前進的動力!而我們這一代在閱讀的時候,便能藉著舔拭他人的傷口而使我們潛在的情感缺乏得以療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