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5
書名:死亡約定 作者:Jodi Picoult 譯者:施清真 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
絕大多數的情殺,都是發生在一方想要結束感情另一方卻完全無法接受,談判不成之後,因愛生恨,在爭吵中引發暴力衝突,最後將對方殺死。情殺案的加害人多半對被害人抱有「我得不到你,其他人也別想得到」的變態心理。 社會心理學者指出,分手暴力長期以來一直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且多半是男方加害女方,因為男人的父權心理作祟,不自覺地將女人當作自己的財物,無法容忍女人自主性地選擇離開。 不過,還有一種情殺,雖然相當少見,但在還是存在,那就是雙方情投意合,愛得難分難解,兩人連為一體,出現「同步化的融合」效應,認為如果另一半死了自己也不想活了,願意因為愛,陪情人共赴黃泉。 Jodi Picoult的小說《死亡約定》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克里斯與艾蜜麗兩家人是鄰居,而且感情非常好,使得他們兩個人打從娘胎出生就玩在一起,到了青春期時,發展出愛情,自然而然地變成了戀人。家人父母老師同學也都讚賞兩個人的愛情遠比十七八歲的同年齡同儕來得成熟穩重,同儕則羨慕兩人相知相守的深刻愛情。 不但如此,克里斯還是運動健將,功課又好,艾蜜麗則擅長繪畫,藝術天份極高,長得又漂亮,兩人簡直像伊甸園裡的亞當和夏娃,天生一對,宛如聖經所說的,兩人連為一體,神所配合的人不能分開。 然而,就當眾人以為這對年輕情侶將會順利畢業,進入大學,之後畢業結婚,擁有幸福美滿的順遂一生的同時,也是在克里斯即將屆滿十八歲之前的某一天,意外發生了,艾蜜麗中槍身亡,各種證據指向兇嫌就是她的男朋友克里斯。克里斯則辯稱,他們兩人當天原本相約要自殺,原本他打算先動手結束了艾蜜麗的生命之後再跟著自殺,沒想到殺了艾蜜麗之後卻昏倒了,頭部還撞到牆。 檢查官並不相信唯一證人也是兇嫌的克里斯的說法,再加上各種證據顯示艾蜜麗似乎沒有自殺的傾向,隨後又發現艾蜜麗中彈身亡時已經懷孕十一周,於是警方轉以克里斯意圖謀殺愛蜜麗的方向進行偵查,並將克里斯收押禁見。 故事隨著檢察官與被告律師深入調查克里斯與艾蜜麗兩人的生平、交友狀況、志願等事證逐步揭開兩人過去的一生,讀者們逐漸發現旁人以為美好的一對完璧其實有自己相處上的問題。 例如,艾蜜麗遲遲不願和克里斯發生關係,克里斯以為是她需要時間準備好,但其實是艾蜜麗曾經在鎮上一家速食店被某個成年男子猥褻而對男人的接觸產生莫名的排斥。 又如,艾蜜麗和父母的關係沒有母親想像的好,她因故(作者以極為隱諱的方式告訴讀者艾蜜麗應該是被強暴)懷孕卻不敢告訴雙親,而且她根本不想去巴黎唸書,但求好心切的母親卻活在自己編織的索邦大學美夢裡不肯承認現實。 艾蜜麗受不了被強姦懷孕的精神折磨,發生憂鬱傾向,在學校的繪畫創作出現黑暗陰沉的特質(卻沒有及時被發現),最後,實在受不了情緒折磨的艾蜜麗利用了克里斯對自己的愛與迷戀之情,要求克里斯幫她自殺,克理斯履勸無法阻止之下(卻也沒有打算求助大人),終於答應了艾蜜麗,幫她偷槍,陪她自殺。 Jodi Picoult的《死亡約定》深入探討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承受來自各方的壓力卻苦無宣洩之處,只能與親密同儕共同建構一個封閉的地下社會,逃避來自成人社會的壓力,年輕女性還有隨時遭受性侵害的風險,但我們的社會卻沒能提供完整的保護協助管道,以至於造成許多無辜少女因著被強姦的噩夢罹患憂鬱症,白白葬送大好前途。 或許,許多人無法認可克理斯不向大人求助卻反過頭來幫助艾蜜麗自殺這件事,且無法原諒克理斯的罪行。不過,作者最後界陪審團之手判了克理斯無罪。或許正如耶穌所說的,「他所做的他並不知道」,克理斯只是傻傻的順服所愛之人的請求,不忍看她受苦又無力幫助她解決痛苦,於是只好答應。縱然得賠上他的生命,卻也無悔。 生命的存續,是最基本的人權。然而,人是否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命的結束?如果不行,分辨安樂死與自殺的邊界又在哪裡?為何有些地區/國家的人民已經同意了人類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能夠自行選擇結束生命而不犯法,在某些情況下卻是不被允許? 當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社會化適應不良,被社會所建構的體制(遊戲規則)壓得喘不過氣,被隱身於社會中的某些黑暗勢力打擊而心灰意冷,對生命與人性絕望,如同身體罹患絕症,從而萌生結束生命的念頭時,這樣的人,可不可以自行選擇生命的存續? 當現實社會體制越來越傾向成人而不利青少年,越來越是為了鞏固既得利益者的勢力而非為了人民全體而著想時,道德判斷與思考能力都還未成熟的青少年在人生路上百般承受挫折無法克服,最後萌生逃避之心,選擇了結自己的性命的同時,除了應該關心這些適應不良的青少年的心理,是否也該關心這個生了病的社會。否則,青少年和成人之間的裂痕只會越來越大。 現實生活中的青少年,的確傾向和同儕靠在一起取暖(即便是以讓自己沉淪的方式)。對青少年來說,成人是不可信任的。《死亡約定》說的其實是一個關於愛與生命抉擇的故事,只是從一個世人不習慣的悲傷結局切入,目的是透過推導人類內心既有的道德框架,逼迫讀者思考,面對一個怎麼選擇都無法讓人滿意的倫理學困境之時,面對無論如何自己的生存權都將受到嚴重創傷時,人類究竟該如何做出選擇?選擇的背後考慮的會是甚麼?有沒有可能防堵悲劇的重覆發生?願我們在各種對的錯的好的壞的選擇面前謙卑,在以標準答案丟石頭定罪之前,先好好聽當事人訴說自己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