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乾任(文字工作者)
《書籍資料》
書名: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作者:顧玉玲
出版社:印刻
《書評》
外勞知多少?
說起外勞,你腦中會浮現什麼「意象」?是骯髒、偷懶?還是偷竊、犯罪?對外勞抱持隱而不說的偏見者不少,君不見週末假日外勞群聚的場所,台灣人都自動迴避;公車上若有成群外勞嬉鬧打罵,台灣人多半躲避閃走,不然就是露出厭惡的輕蔑表情。
然而,外勞之於台灣,已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勞動力的來源。舉凡髒累重又薪水少的工作,都由外勞包辦,最常見外勞的地方是建築工地、傳統產業工廠,還有需要全天候看護的傷殘老人家庭。政府開放外勞,把台灣人不願意做的工作外包給外來勞工,讓廉價外勞填補台灣勞動力的空缺。
截至今年二月,台灣登記有案的外勞人數超過36萬,若再加上兩萬上下的TNT(逃跑外勞),以及30萬外籍配偶(不少外籍配偶有外出工作的需要,但一牽扯到工作問題,這些嫁給台灣人當老婆的外籍配偶,大多只能從事外勞一樣的工作,擁有和外勞差不多的待遇和地位),常住台灣的新移民與外籍勞工總和將近70萬人口,比原住民還多(約44萬人)。
被忽視的外勞人權與工作權
然而,這些新移工/民的基本人權和工作權,卻長期被忽略。
舉例來說,不少台灣雇主長期虐待外勞,不是不給休假(好像外勞是機器人,活著就要不斷的工作,不准休息),就限制外勞的人際關係(不准外勞單獨外出,名義上是害怕外勞逃跑,但本質是雇主對外勞的不信任心態作祟),課扣薪水(外勞薪水低,但除了支付仲介費,食宿費,還要強迫儲蓄,前兩年幾乎都是白做工,不少雇主卻還適用各種藉口扣外勞薪水,例如遲到三分鐘得扣五百元,幾乎拿走外勞一整天的薪水),甚至連給外勞打電話回家的時間都不給,還有各種非法使用外勞的方式(像是看護外勞卻要幫忙打掃,且不准外勞使用洗衣機)。各種明目張膽侵犯外勞基本人權與工作權的行為,手段之慘忍,簡直把外勞當奴隸。
加上每次出現在主流媒體的外勞新聞,幾乎都是帶著批判的負面報導,不是外勞逃跑,就是搶劫、偷盜,再不然就是談話節目來賓對家中外勞的指責,總之,十之八九,沒有好事,從而深化了台灣人民對外勞的偏見與恐懼,不自覺的與外勞隔離。
如今的台灣,和1960年以前仍然施行種族隔離政策的美國,本質上沒有太大的不同。我們也不自覺的把自己和外勞隔離開來,像是社會空間充滿外勞的場所,就絕少台灣人出沒,家中有外勞的,雇主更是想方設法用各種方式與其隔離(例如不准同桌吃飯,衣服不准一起洗等等),非常不人道。
至於政府,對於外勞的歧視性管制也層出不窮。像是再三要求外勞體檢,證明其身體健康,但明文規定外勞不准在台捐血(直接預設外勞是骯髒、低台灣人一等),更默許雇主與仲介剝削外勞。例如,無論發生什麼情況,只要是外勞逃跑,就一定是外勞的錯。就算外勞能證明自己沒錯,多數也還是得被遣返回國,且不准再來。主管單位總是抱怨,逃跑外勞太多。然而,主管單位卻忽略也可能碰上不適任雇主,但外勞卻沒有換老闆換工作的基本保障。外勞為了自保,只好逃跑。當政府相關單位怪罪外勞的同時,是否也檢討過自己的外勞管理?
誰是「我們」?誰配享有基本人權與工作權保障?
上述所說的,只是外勞在台灣工作所碰到之痛苦折磨的冰山一角。讀顧玉玲的《我們》,讓我感到非常悲痛。我不懂,這麼多有錢有能力聘請外勞的台灣人,怎麼會自己當起主人時,就變了嘴臉,將外勞當奴隸般使用。外勞也是人,也該被保障其工作權與基本人權,不能以少數外勞的偏差行為污名化所有外勞,如果三十餘萬外勞都像雇主想像的那麼不堪,外勞制度早就無以為繼。
難道,外勞不是人?還是,只有「台灣『人』」才配享有人權與工作權的保障?
何時,我們才能放下無謂的高人一等與偏見歧視,把來台付出青春勞力的外勞當成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會高興會難過,渴望愛與分享的人看待?
冷靜節制的拼出外勞群像
顧玉玲知道,光是指責制度不義和雇主虐待是沒有用的,唯有當社會風氣願意自發性的善待外勞,保障外勞的人權與工作權,世界才會朝好的方向走去。所以,顧玉玲寫了一本以外勞勞動生命史的報導文學,紀錄他在從事外勞工運時所遇見的外勞的故事。顧玉玲讓外勞的生命故事自己說話,對台灣讀者說話,告訴我們他們在台灣的遭遇。
本書分三大段,第一段講述一個菲律賓來的外勞蜜莉安,蜜莉安在台灣的工作,碰上工廠惡性倒閉,薪資被凍結的困境。另外,蜜莉安在台灣碰上良人,一九七七年生的阿溢的追求,終於修成正果(只不過,當兩人決定結婚時,外籍配偶在戶政系統所遭遇的刁難和挫折,讓人看見台灣政府對於新移民之不信任與歧視背後的福佬沙文主義之可怕)。
第二、三段講述一群NTN(逃跑外勞)的故事,外勞之所以逃跑,的確有少數人士被繁華的台灣社會給誘拐,但絕大多數,都是受不了雇主的剝削(輕的像超時工作,重的甚至有強姦等等),工作的繁重危險,基本人權飽受侵犯,不得已之下只好逃跑。
顧玉玲講述這些生命故事,沒有政府統計數字的冷漠無情,沒有學術論文的假客觀,沒有左派的悲憤批判,只是靜靜地將他所聽見看見的一切,拼成一幅令人動容不捨的生命圖像。
顧玉玲企圖讓讀者自己進入這些外勞的生命故事中,我想,顧玉玲的寫作訴求很簡單,她無意將焦點鎖定在制度不公的批判(只是以事例將制度的荒謬點出),也無意責罵無情殘忍的雇主,而是希望激發讀者的同理心,設身處地思考外勞所面臨的問題。如果我是他/她,我是否願意被如此對待?如果我不願意,那麼是否他們也不該承受如此不堪的遭遇?
如果,我們相信台灣是個自由民主進步的人權國家……
無論我們的社會多麼標榜自己已經邁入自由民主進步,多麼重視人權,但如果這份對於人權的重視僅限於「台灣人」而無法擴及到全世界,或者至少保障那些來台的新移工/民的話,我們都不能說自己是而富人權的自由民主進步國家。
盼望顧玉玲的書,能引發台灣社會更多的反思與發想,擴大台灣人民對人權保障的適用範圍,幫助孩子正確認識並對待外來移工(不要像少數外勞雇主家的子女,極盡欺凌外勞之能事),願意去關心和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島上,為我們服務的那些外來移工,給外勞一個更有保障的工作環境,保障的基本工作權與人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