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潑
和大部分的台灣人一樣,我對現代中國的認識,是從「萬惡共匪」開始。就我的年紀而言,也許對美麗島事件或五二?農民運動記憶淡薄,但不可能不知道天安門前的血腥鎮暴,畢竟,「歷史的傷口」是當時朗朗上口的旋律--萬惡的共匪,殘暴的中國政府,無情的人民解放軍。長大後,有機會修習中國政府與政治的課程,因為沒興趣背誦大躍進等政治路線,而蹺課許多。因此,對於現代中國的認識是空虛的,也格外心虛。
但我不是一個反對中國的人,我也不討厭共產黨。以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在開放自由的社會中長大,不要說讀馬克思,連毛語錄都可以輕易取得。對學習社會科學的人來說,自然瞭解事情不能一概而論,不是共產黨即為非,不是中國即為是。因為意識型態而造成的二元對立,不是事情的正確解釋,更不會是世界的全然觀點,當然別提歷史的絕對定論。
對我個人來說,以「人」為本,以「人權」為起始的認識角度,是不可忽略的視角。因為我們都是人,用人來看人,自然可以取得一種同理式的理解。理解,才有溝通的可能。也因為理解,才有改變的機會。
因為南方電子報主編周馥儀的推薦,國際特赦組織台灣總會秘書長王興中的支持與策劃,我寫了這本書。從三月圖博(西藏)騷亂開始醞釀,四月策劃,五月動手寫,一直到書的出版,時間壓力相當緊迫,有幾次我都想放棄。所幸好友胡慕情大力援助,還有許多好友的鼓勵,讓我咬著牙收集資料趕工書寫。最後迫使我將這本書完成的動力是:「必須整理出北京奧運被忽略的一面。」我們有責任整理出這個讓中國人驕傲的國際盛事的背後,讓許多人的生活與生命失去的陰影。我們也必須呈現出這項榮光背後那些無言又無奈的抗議。
鳥巢建築的確不凡,但是,興建鳥巢的工人的汗水呢?北京的確煥然一新,但是,被逼走的人們的家與生活呢?向世界開放的中國,儼然驕傲,但是,希望中國更好的異議份子的聲音,是怎麼消失的呢?當媒體一眛地歌頌時,知識份子的良心能隨之喜悅歡唱嗎?
我們必須承認,在很多國家,包含台灣,為了國家偉大的目標或社會進步的建設,往往會犧牲「少數人」的權利。不僅僅是中國,不僅僅為了奧運。但是,藉著科技的發達,媒體的競爭,這些受公權力壓迫的不公平故事,可以藉著媒體或網路揭露,可以留待後世論斷批判。但是,對言論不自由,資訊被封鎖的中國來說,這些事情要如何被認識,如何被瞭解、紀錄?尤其是華文媒體一面倒地支持仰望的現在。
留下記錄,是一種使命感。
幸運的是,科技的發達發揮不少作用。來自中國內部知識份子的偷渡釋出、熱情的網友的書寫評論、西方媒體的積極報導,藉著網路,我們獲得不少一手或二手的資料,加上我們的觀點,整理書寫成書。因此,我們要感謝世界各地關注人權與中國事務的網友,讓更多消息得以在網路上散佈,讓我們的書寫更順利。
例如,「自由城的囚徒」這部紀錄片,便透過網路的散佈,讓自由世界的我們,瞭解中國「良心犯」受到的困境以及壓迫。讓我們瞭解中國政府寧願耗費龐大成本,也不讓一個人發出一點異議之聲。我們太幸運,因為活在自由台灣的我們看了,只有「荒謬」之感。我們懂得是非,我們能夠反抗。
然而,必須告解的是,這本書只有一種觀點。這對我們兩位書寫者來說,內心數次掙扎。對受過新聞訓練的我們來說,「平衡報導」是一個基本準則,最起碼,不應全然採用西方的觀點。這讓我們在書寫中有些困惑。然而,我們必須解釋與面對的是,我們這一種觀點,其實是為了抵抗、平衡大部分主流媒體忽略缺乏的那個觀點:他們描述北京奧運如何偉大,如何成為歷史紀錄,我們便必須補充因為北京奧運偉大而產生的犧牲以及歷史從未記錄的「小人物」。因此,我們只有一個觀點:批判北京奧運以及中共政權的手段。即使歷史從未替人民發聲,但我們可以試圖努力補充紀錄。
2007年秋天到北京旅行時,承蒙一位共產黨員朋友的招待。他的祖父是國民黨員,文革時期,家族被批鬥,祖父仇恨著共產黨而亡。然而,朋友和其父母卻衷心愛戴支持共產黨,驕傲地對我說著共產黨的偉大。這對我來說是完全不同的思想,但我也認真聆聽著,學習另外一種我不知道的思考方式還有生活經驗。反對台獨的他,也仔細聽著我說著台灣民主的事實,台灣自由的美好。我們都在學著溝通與互相理解,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我們對國家人民有極端不同的認知。但最少,我們都需要跨出那一步。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用人的方式溝通。
當我執著於找老胡同,拍攝不起眼的小人物,甚至還沒被處理掉的髒亂處時,他不解地問我:「為什麼北京這麼進步了,你要找老東西?」我笑笑地說:「台北也很進步,我想來看看北京的文化還有北京真正的驕傲。」一個城市的偉大,在於他原有的文化寶藏,而不是大量移植過來的新建設與消費文化。對我而言,北京已經不是共產黨的城市,而是一個絕對資本主義的城市。但我卻在這裡聽到共產黨的偉大,聽到他讓北京更偉大的頌詞?
我想,找我來寫這本書,除了因為我去過北京,關心人權之外,也是因為我始終看不到現在這個「看得到的北京」,而是執著於尋找一個「看不到的北京」。「看不見的北京」便成為我的唯一觀點,唯一的視角。
本書能夠完成,除了要感謝王興中的策劃、周馥儀的推薦、公視記者羅盛達攝影協助外,還要感謝鄭國威、吳易澄、賴樹盛、 irrenhaeusler、nooorman的文章補充,還有玉山社主編、社長的支持,更要謝謝和我一起在工作之餘趕稿的胡慕情,他的大力幫忙,讓我進度加速不少。最後要感謝生態綠這個推廣公平貿易咖啡的咖啡店提供我安靜的寫作地點與好喝的咖啡,讓我有靈感與力量。
這本書要獻給台灣曾為民主自由奮鬥的前輩們,還有威權時代的政治受害者。也要獻給現在仍奮鬥不懈爭取權利的樂生療養院的阿公阿媽們。這些前輩的奮鬥,不屈服的力量,是我們今天得以享受自由民主的源由,讓我心懷感激。這本書也獻給在世界為了人權奮戰的人們,你們做的,我們遠遠不及。最後,這本書要獻給中國文化大革命、六四學運還有各種為了爭取民主自由,為了發揮知識份子良心,為了求取生存權而犧牲的中國的人民。希望有一天,你們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希望有一天,我們真的都在「同一世界」,有著「同一夢想」,享有「同一人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