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竇希皓(台師大公領所研究生)
《書籍簡介》
書 名:誰是第一名
作 者:蕭湄羲
出版社 :信誼基金出版社
類 別:圖畫故事書系列
適讀年級: 3 至 8 歲
出版時間: 2004 年 11 月
人權教育觀點:偏見、多元、尊重差異
本書獲得第十六屆信誼幼兒文學獎 3-8 歲圖畫書創作獎佳作,是一本有趣活潑的圖畫故事書,作者運用生動的色彩、鮮明的筆觸,從參賽動物透過其特殊視野所看到的「視」界出發,讓書中的主角-大餅-去思考「偏見」、「多元」、「尊重差異」等主題。
一、內容敘述
大餅是個很會畫畫的小男孩,參加過很多比賽的大餅,得了很多第一名,當大餅跟別的小朋友說:「我是世界上最會畫畫的小孩!」大家都沒有意見。但是,常常得到第一名的大餅認為自己畫的畫是最棒的,大餅要所有小朋友都要和他畫一樣的畫。雖然其他小朋友心裡並不喜歡這樣,但也不敢多說,因為他們覺得大餅得的第一名比較多。
有天大餅接到一封信,邀請他去當一個畫畫比賽的評審,大餅馬上興奮的想,參加比賽的畫一定要有紅紅的太陽,還要有他想像中的所有東西才叫做好看。但是,大餅發現參加比賽的參賽者是小狗、蜻蜓、蜜蜂、魚、螞蟻以及毛毛蟲,參加比賽的參賽者都沒有畫紅太陽,也沒有畫他想像中的東西,小狗因為紅綠色盲,畫出來的畫太陽是灰色的,蜻蜓和蜜蜂畫出的畫是無數的圓點點或方點點構成的,因為,他們一個擁有兩萬八千顆眼睛,一個擁有五千顆眼睛,更不用說魚、螞蟻和毛毛蟲畫出從他們得眼中看到的世界,大餅欣賞一張張由不同參賽者所繪的心目中最美的圖畫,大餅明白大家雖然畫的不是他最喜歡的東西,但是,每個參賽者都畫出自己覺得最美的畫了,最後,大餅宣布大家都是第一名。而這次的經驗,也改變了大餅,雖然大餅還是喜歡畫紅太陽,但是大餅開始會去欣賞和他不同的畫,大餅想:「每個人看見的世界都不一樣呢!」
二、分析討論
本書藉由書中主角-大餅-在一連串多元又無法反駁的觀點,去反省自己的觀念,並改變其偏見,發展出尊重差異的觀點。作者善加利用圖畫故事書的形式,使用美術、生物等學科上的知識,用具變化性的視角表現多元、尊重差異的觀點。以下藉由事件經歷、角色隱喻、表現手法等三點要素作一分析討論。
(一)事件經歷
故事敘述大餅從展現自己能力得到滿足,進而產生對自己的自信,漸漸轉變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上的自大,甚至做出不尊重他人的行為(要求他人畫跟他一樣的畫),並且形成偏見(好的畫一定要有紅太陽)。一封邀情大餅當評審的信,形成轉變的契機,當大餅看到參賽者是動物時產生訝異,但大餅仍然以他原本的觀點(要有紅太陽)去審視參賽者的作品,參賽者之一的小狗回應說:「阿我是紅綠色盲,我的太陽怎麼會是紅色的」,一直到最後的每一幅參賽者的作品,都表達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大餅「有紅太陽才是好圖畫」的偏見漸漸消失,發現不同的觀點呈現多元的世界,當大餅說大家都是第一名的時候,心中已然從偏見形成「尊重差異」的看法。
(二)角色隱喻
書中很特別的地方是,從書中圖畫可以看出來,和大餅一起擔任評審的是分別從高更、孟克,以及畢卡索三位畫家所畫的三幅名畫中的人物,而大餅評審的參賽者,其眼睛特徵或構造與人不同,因此所看到的「視」界與人全然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書中的角色分為兩個類別,一種是非現實的角色,代表不同的風格,另一種是現實中的差異,表現在器官感應上的不同,代表不同的觀點,共同點皆是多元和差異。
高更、孟克,以及畢卡索這三位重要的畫家,代表了西洋美術史上三個全然不同的美術派別;小狗、蜻蜓、蜜蜂、魚、螞蟻以及毛毛蟲代表著因個體先天狀態不同而影響其看待世界觀點,從此處自然而然地將「尊重差異」的觀念傳達出來,並認同多元觀點,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定的標準。
(三)表現手法
本書亦可由其表現手法去詮釋其表達的意念,每個動物參賽者透過其特殊視角所畫出來的畫,藉由圖畫可以看出動物眼睛看到的「美」,像是缺乏特定色彩的構圖、鮮豔多彩的點點或方格子、模糊的影像或簡明的線條,書中來參加畫畫比賽的動物,由於眼睛構造不同,看出去的世界就不一樣,當然畫出來的圖畫差異就很大。作者用多種色彩和迥異的畫風,將不同構造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呈現出來。
三、延伸思考
(一)探求偏見形成的原因
從故事中大餅的「好的畫一定要紅紅的太陽」這樣的想法,便是在心中對「好的畫」有一定程度上的評價,會因為這樣的評價而去排斥和自己觀點不同的人,大餅已然形成偏見了。我們知道偏見是一種非理性的意見、看法、感覺或態度,大餅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我想,大餅得了太多第一名,這樣的優越感使大餅漸漸認為自己可以不在去在意其他小朋友的想法,而去要求大家都要跟他一樣,而其他小朋友也因為大餅是「優越」的而不敢反抗,這樣因偏見而對人權產生負面影響的例子所在多有。
通常我們對某事或某人會有強烈的偏好,這樣的情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基本上產生偏見後要對人、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斷是不容易的,偏見對人權產生負向影響,消弭偏見必須盡量找出原因,如故事中大餅的偏見是從個人的成功而來的,在人權教育上必須引導孩子去瞭解,個人的成功是自我實現的一部份,但不代表可以因為個人的成功去隨意的侵犯或限制他人的權利。孩子在成長時會有許許多多的偏見,這些偏見也許是家庭、社會、媒體、讀物等不知不覺給予孩子的影響,若是未能從探詢原因的層面去著手,要求孩子不要有偏見只會變相成為要孩子作表面功夫的推手。
(二)形成多元共存的價值
故事中小狗、蜻蜓等動物告訴大餅,他們眼中的世界理所當然就是如此,大餅受到這樣的刺激後發現大家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這樣多元的觀點讓大餅學習尊重差異,因為沒有人是畫錯了,因為他們的世界的確如此。培養孩子學習開放的觀點,並且容忍差異,要讓孩子知道,差異的存在不是抹滅自己,故事中,雖然大餅開始會去欣賞和他不同的畫,但是他還是有喜歡畫紅太陽和認為紅太陽很美的權利。
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尊重差異以及不同的觀點,同時也是在彰顯自我的獨特性,我認為,人權的最終目的是在尋在個體的自我實現,以呈現一個完整的個人化價值觀。能有一個獨特的自我存在,則表示也可以有其他獨特的自我存在,有此觀點可讓孩子發展出容忍多元,和其他個體互為主體性的看法。這樣的看法勢必奠基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若能發展出尊重差異的價值觀,則能對多元觀點採取容忍、欣賞的作法,那偏見亦然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