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丹鳳(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
台灣目前有近四十萬名來自大陸與東南亞地區的女性,透過婚姻形式成為台灣新移民,為台灣社會帶來豐富的多元文化素材:讓我們可以吃到不同的美食、聽不一樣的音樂、說各國的語言...,甚至是可以玩不同國家的遊戲!然而,這些新移民家庭卻得面對台灣社會因為不理解而產生的負面評價與歧視,甚至擔心自己的第二代也要遭受各界異樣的眼光!
他們沒有比較笨!
有位朋友告訴我說:「我唸書的時候曾在安親班打工,其中有兩位學童的媽媽是越南來的,他們在班上的功課都很好,但因為“我的印象”中外籍配偶的小孩很多都是發展遲緩,我就覺得他們兩個這麼優秀只是特例,後來我在這裡接觸到很多外籍配偶的小孩後,我才知道原來大部份的小孩都是聰明的!」
一般人對新移民的印象來自媒體,並帶著這印象來理解新移民家庭,但真正花時間跟他們相處和了解他們的人卻不多。這些報導多描述著:外籍配偶都是來拿錢回母國的、他們的素質都比較差又生很多小孩、他們生的小孩很多都有發展遲緩的現象…。二年前,為了探究這種報導的真相,我對新移民兒童產生好奇與質疑的心理:「他們真的都比較笨?有“發展遲緩”的現象?」於是開始接觸新移民兒童。
透過蘆荻社區大學的越洋媳婦中文班,我接觸了姐妹上課帶來的小孩。每回媽媽帶小幼兒到托育室,總是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安撫幼兒離開媽媽的哭鬧,有的甚至整整兩個半小時斷續不停的哭,直到4-5週後狀況才稍微好轉。
在這一路和小小孩們玩伴的過程,一方面讓我看到外偶姐妹們在家庭裡的母職角色之重:在某種社會歧視的氛圍再加上語言溝通上的困難,當外偶姐妹被期待在家作為一個全職的幼兒照顧者時,媽媽和小孩互相的綁住--媽媽因幼兒照顧而無法發展社會關係網絡,幼兒則因缺乏其他的探索與關係互動而更黏著媽媽,於是讓新移民及其子女被無形地孤立起來,在較缺乏多元社會關係網絡的互動環境中,自然會影響新移民兒童與人互動的能力,當孩童表現出較內向退縮的樣子,馬上就會被貼上“發展遲緩”的標籤,進而在社會中建構出「新移民子女發展遲緩」的偏見。
當我們無法給予新移民家庭一個友善的環境,這些對新移民的歧視就會如同緊箍咒般束縛著他們;而當孩童被貼上『發展遲緩』的標籤後,新移民姐妹緊接著又被冠上“不會教小孩、生的小孩有問題”的罪名!有些較有自信的外籍姐妹可以選擇不理會或能做適當的反擊回應;有些則只能選擇跟他人保持距離的生活著,害怕自己及其子女再受到別人言語、肢體、眼光上的傷害,而在無形之間已經被傷害的孩童們,有的會害怕接觸他人,有的則也學會了以敵意的眼光回應他人,甚至用他的沈默不語或跑開、逃離,來保護自己不再受傷。我不禁要說:「這層層疊疊的標籤也許才是真正產生『社會問題』的主因!」他們的沈默非但不是「發展遲緩」的證明,反而是對敵意社會的對抗與抵制,是對舖天蓋地的歧視眼光及語言展現出來的恐懼和無助!
他們是多元文化的種子、推廣的小尖兵
在對新移民兒童進行初步的接觸與探索後,我們想做的並非是要針對新移民的“發展遲緩”兒童給予關懷與協助,而是提供一個友善的環境,啟發本就在他們體內的優勢因子!
於是,協會開始嘗試讓越籍媽媽來教新移民第二代學母語,課程中透過和越籍媽媽討論他們幼時的童年經驗(玩什麼遊戲?唱什麼歌?)並把這些素材轉化為簡單的教學課程,透過遊戲要記住自己和別人的越南名字、記住數字、唱越南兒歌、看越南的民間故事…。原本只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沒想到效果卻出奇的好!不僅越籍媽媽在過程中的帶領、跟小朋友的互動融洽,小朋友更是認真的學習、在不懂的字上“寫注音”,而且,唱歌與遊戲時都特別興奮和大聲!
在今年暑假,我們更舉辦「酷炫文化成長營」活動,邀請三重與蘆洲地區就讀於國小階段的新移民第二代小朋友來參加,意外獲得許多家長的支持。
在活動過程中,我們看到許多小朋友都會畫媽媽母國的國旗、會簡單說媽媽的母語、會唱媽媽母國兒歌…。進行分享團體時,每個小朋友也都熱烈的分享著自己與媽媽回母國的有趣經驗。尤其在泰國籍媽媽珮綺的帶領下,我們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潑水節活動:看到大部份媽媽不是泰國籍的小朋友都能專注的聽取珮綺介紹泰國怎麼過潑水節、學會說簡單的泰語,也跟著珮綺跳泰國舞和模擬進行潑水節的祈福儀式…,十分有趣!
在他們身上,我才看到什麼叫做多元融合和多元文化的可能性,我也看見文化傳承的真實意義,這樣的傳承不斷地豐富著人們的生活!我們希望小朋友們能秉著「認識多元文化從自己做起」的理念,讓我們也藉機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以成為台灣推廣多元文化的小尖兵!
讓他們快樂長大
新移民兒童從小在跨文化的家庭裡長大,是具象的文化融合的藝術品與資產,然而他們卻也最直接的承受了文化衝擊所帶來的矛盾與壓力,不當的社會標籤只會壓扁他們成長的空間。期待台灣社會,給予新移民兒童更多的掌聲與鼓勵,取代偏見的責罵與輕視,讓他們在友善與尊重的環境下,快樂的長大。
註: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簡介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TIFA -Taiwan International Family Association)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TIFA)成立之宗旨,以促進跨國婚姻組成之國際家庭,建立互助支持網絡,協助國際家庭成員與本地社群交流互動,闡揚國際家庭實踐多元文化之經驗,推動保障外籍配偶之公民權、工作權、教育權、社會福利及其他人權之活動為目標。因此,本會聚集了國際家庭的外籍媳婦、台灣先生、婆婆、小姑等家人、以及支持國際家庭的本地好友組織而成,於2006年11月5日正式成立,致力於鼓勵姐妹在社區識字班學習與成長、以活動和講座推廣新移民母國文化、參與及關心移民權益的社會運動、協助需要諮詢與諮商的國際家庭成員。協會部落格:http://www.tifa1105.org/
服務電話:(南)07-767-5462 (北)02-2280-9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