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柏禎(臺北市立建國高中公民科實習教師)
日本的社會科教科書對於近代史的敘述,一直受到世界各國的矚目,最近因為日本文部科學省(相當於我國的教育部)重新審定通過一批教科書,再次地引起曾經受過其戰爭侵略國家的抨擊與反彈。這其中值得來加以探討的,一是日本教科書審查制度為何,二是日本社會科教科書的內容,是否極度地違反民主、人權的價值。筆者試著站在立憲主義的立場,來淺析這其中許多值得來加以探討的教育問題,及其中所蘊含的歷史現象。
首先,日本戰後,建立了對於教科書的審查制度,也就是主管國家教育行政的文部省,可以對各出版社所撰寫高中小學學校教育階段的教科書,進行內容上的審查。站在立憲主義的觀點來看,這可能有違憲之虞。素有「日本的良心」之稱的前東京教育大學教授 --- 家永三郎,就曾針對文部省對於其所著中學歷史教科書所述內容進行審查,並評定為「檢定不合格」之行政處分一事,進行了司法訴訟。這個司法訴訟包含了數個部分,數次的判決雖未完全勝訴,基本上讓戰後的日本市民社會,可以在憲法秩序下,對抗國家的教科書審查制度,並讓國家意識到教科書裡歷史真相呈現的重要性與嚴肅課題。
其次,數次引起中國、南韓政府嚴正抗議的社會科教科書,主要是由一家名為「扶桑社」所撰寫出版的教科書。該社教科書確實對於日軍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所作所為,缺乏反省的態度,並且有尊崇皇室的傾向,算是右翼史觀的教科書。只是在日本中等學校的採用比例,通常不到百分之一,即使有學校「膽敢」採用(日本全國劃分為數十個區域,再由各地之教育委員會決議欲採行的版本),也會引發日本教育界與社會輿論的關切與批判,怕會因此讓學童學習到錯誤的知識與態度。中韓兩國所抗議的地方,即為何日本文部省會讓這右翼史觀的教科書「檢定合格」。但在立憲主義的國度裡,這些右翼史觀的學者,即使有著如何錯誤的史觀與見解,於近代立憲主義憲法所欲保障的言論、出版自由之中,他們的發言與著述是受到保障的,同時也必受到市民社會其他成員的檢驗與批判。這項憲法基本權存在的價值,說明了低階價值的言論可以存在,而真理是越辯越明的。
右翼史觀的社會科教科書,在日本社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批評與唾棄。那其他版本的社會科教科書,到底長什麼樣子呢?特別是市場佔有率前幾名的教科書的內容是如何撰述的呢?或許也是值得我們去瞭解的。
首先,立憲主義的論述中,「國家」是被討論的核心。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東京書籍」版「日本史」教科書於此,論及了大正民主期法學家美濃部達吉的「天皇機關說」,也就是依循 歐洲 君主立憲制,國王僅是國家的最高機關,主權應從屬於國家。此外,對於 充滿忠 君愛國思想的戰前「教育敕語」,指出敕語是以天皇作為道德基礎而成立的國家狀態,並以憲法、法律為基礎之法治主義的觀點。而把忠、孝作為連結之儒教式的家族國家思想,一旦發生戰爭時,就容易會為天皇效命。二次戰後對於戰前教育之反省,參眾議院通過決議予以廢除之。
其次就日本於近代史上的戰爭罪行,例如南京大屠殺、七三一部隊於哈爾濱所進行的細菌戰,與更為廣泛的太平洋戰爭,以及對殖民地臺灣、韓國所進行的殖民統治等等,都早已不是教科書敘述中的「禁忌」了。教科書關於戰爭的敘述,呈現出多層次的國際觀點,亟欲與國際社會對話,摘錄了諸位國內外大學教授的文章,穿插在近代史的敘述裡。針對亞洲鄰近諸國所關心的歷史教科書問題,「東京書籍」版亦是不忘提及這個部分,並論述了家永教科書裁判所代表的意義。基本上,這些都是立憲主義歷程的展現。
立憲主義的發展,說明了人類追求自由、民主,並與國家相抗衡的歷程。立憲主義的精神與內涵成為教科書編撰的主軸,也早就是美日歐陸等民主憲政國家中小學公民教育的學習重心。日本社會科教育學界不乏諤諤之士,從家永三郎開始,到現在仍有學者繼其步伐,進行相關的教科書訴訟。反觀我國在處理相關的教科書爭議,例如先前的中學歷史課程綱要的問題,似乎見不到將之放在憲法基本價值秩序裡探討,僅見到意識型態上的競逐與意氣用事;其次,以立憲主義作為基礎建構之歷史教育(歐美史與臺灣島史部分的建構)、人權法治教育,是否業已建立,這才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