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舜益
小吳在 90 年 8 月轉進本校一年級,之前小吳在原就讀學校已輟學一年,真正說起來沒有真正進入國中就讀過。對他的第一印象是:防衛、抗拒、不友善、不耐煩,這些情緒全寫在他的臉上。說實在的,當時他不安,我們也不安,因為彼此都有一種無法預期的不安感,但就教育的立場而言,學校有責任和義務主動指導小吳 瞭解自己擁有學習的權利,並更應積極提供其受教學習的機會與環境 。
小吳曾安置「愛之旅」就學,轉到本校後,考量家長的意願及小吳與愛之旅的熟悉關係,較有利於小吳的復學輔導,所以再次的進入愛之旅,在愛之旅就學期間,雖有進步,但狀況仍然極不穩定,也常與機構的老師因管教問題,發生衝突,甚至需動用警政資源處理,而小吳也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返校就讀的意願,明知到他仍無讀書意願,但利用近半學期在愛之旅的時間,一再地與他溝通,釐清他自己的選擇。
第二學期小吳返校就讀,但考量他的適應狀況,剛開始先為他實施心理衡鑑,以瞭解他此時身心所處狀態及其優勢能力與興趣。適應期安排他在輔導室無限學習空間環境中學習。前三天,因為小吳喜歡利用晚上上網打電動,所以幾乎整夜沒睡,到了學校就猛睡,後來自己覺得整天睡覺也很無聊,主動要求可做些學些什麼,這時候輔導室就以多元智慧的課程設計,依他的興趣和優勢能力,提供他學習的課程,唯一要求的是他必須每天需用畫寫日記並分享(因為他有畫畫的優勢能力),一星期的轉銜輔導,讓每一個陪伴者的感覺都是感動與驚訝,因為從他身上看到他許多優勢能力,如閱讀能力、電腦打字的速度、繪畫的天分、運動的能力等等,但也從他身上看到他成長中許多的無辜、無奈,更讓我們覺得心疼,或許接觸比較久了,彼此也比較熟悉、信任了,他的臉上的肌肉再也沒有那麼緊繃的不安感,當他露出稚氣的笑容,還真是可愛,嘴巴常會說出「難道我想錯了嗎?」,這時候,我們知道孩子已經開始在嚐試尋回喜歡他的自己,一星期在輔導室的適應期順利完成了,原本要安排他進班上課,但是在家中又因與母親起衝突,再度中輟了。
中輟期間,母親讓小吳獨自在外租房子住,並安排他到麵包店當學徒,但還是不適應,又與麵包店老闆暴力相向,最後只好再將小吳接回家住,並再度回到學校,進入輔導室,重新經過一段適應期,也應小吳的要求讓他進班上課。
進入班上上課,班導師與全班完全接納,歡迎小吳。前三天,小吳自我約束的能力,令人刮目相看,課堂的表現,也令人振奮,但是因為長久以來欠缺與人溝通、情緒控制的能力,所以無法適應團體生活的狀況又迅速的浮現出來,又再度中輟了。輔導室仍持續鼓勵他返校就讀,但因為小吳自己想擁有零用錢,就異想天開的到萬華龍山寺附近,替人販賣盜版光碟,沒想到第一次賣就被警察逮到。經過司法審理被判進入少年觀護所接受輔導,這段期間媽媽每星期不放棄的到觀護所探視,為孩子加油打氣,輔導室的團隊和教會的 邱 老師也去看他,言談中,發現小吳的反省能力又進步了不少,在所內小吳表現極佳,一個月後,終於獲得保釋,輔導室就立即和媽媽還有以琳教會 邱 老師一起討論並與校內各處室達成共識,感謝以琳教會適時伸出援手,安置了小吳,提供學習的環境與課程進行,校內三位認輔義工投入,現在的小吳又更見穩定成熟。
無限學習空間的設計緣起於保障學生受教學習的權利,不論學生外在行為的表現如何令人頭痛困擾,從系統觀來探究,其實他們都是大人(家長、老師 … )世界的無辜受害者,而提供所謂弱勢學生學生受教學習的權利,其使也是積極保障所有學生受教與學習的權利,消極來看,我們不願當幫凶,因為我們不應只幫助老師解決其困擾的問題(班上的大石頭),而忘卻受教的主體「學生」的基本人權。
在轉介的機制(轉介單)過程中,我們幫助老師來覺察,在提供學習環境中、過程中、機會中是否忽略了或抹殺或剝奪學生最基本的受教權與學習權,積極而言,當然也肯定、 支持 老師在保障學生受教權過程中所做過的努力與用心,讓彼此藉此重新的檢視自己對人權的尊重。
無限學習空間的設計建構在多元智慧課程發展的概念,我們確信每一個人的智慧是多元的,每個人也一定有他的優勢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意思,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課程設計,除了讓陪伴者看到孩子的好、肯定孩子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這樣的課程設計中找到他的興趣與優勢能力,讓他看到他的可以、他的好和他的重要,也就是讓孩子從自我肯定中,懂得愛自己,相信一個懂得愛自己、信任自己的人,也會愛別人、信任別人,更重要的是課程設計者、執行者(過程的陪伴者)時時被孩子的表現所感動,能看到、肯定孩子的好,相信這是對「人」誠摯「尊重」的淋漓表達。孩子是敏銳的,相信他們一定會覺察的到,並將潛移默化的回饋給這個社會,教育的本質不就是如此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