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如玉(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世界人權宣言》第二條
人人有資格享受本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自由,不分種族、膚色、 性別 、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區別。並且不得因一人所屬的國家或領土的政治的、行政的或者國際的地位之不同而有所區別,無論該領土是獨立領土、托管領土、非自治領土或者處於其他任何主權受限制的情況之下。
近日的新聞出現好幾則與性別有關的消息,值得深思:
案例一、 烏龍產檢 龍轉鳳 她復合&求子 … 夢碎 ( 2006-03-07 )
婦人離婚只因生嘸男
〔記者侯千絹、黃良傑、魏怡嘉/綜合報導〕屏東郭姓婦人一連生三女,最後因無法為先生「傳宗接代」導致婚姻破裂,為求破鏡重圓,婦人與前夫協議生男即可復合,受孕後赴醫院初檢,醫師告知懷了男孩,不料懷孕五個月時產檢,竟變成鳳胎,重返夫家夢破滅,郭婦向縣府消保官陳情,要向醫院索取精神賠償。
前夫協議生子就復合
家住萬丹的郭姓孕婦已育有三女,因傳宗接代壓力導致離婚,為給孩子正常家庭,她與前夫商量,只要能生個男孩,對公婆有所交代,就一家團圓。去年九月她懷孕滿八週時,特別到屏東市一家婦產科醫院自費八千元抽血,進行胎兒性別鑑定。她說,當時醫院告知這項鑑定準確率高,數日後院方以電話告知是男孩,家人得知喜極而泣,沒想到,事隔三個多月,她到醫院產檢,經超音波掃描竟是女兒。
醫院誤判她請求賠償
郭女說,醫院的誤判讓重返夫家希望破裂,下個月就要生產的女兒一出生就變成非婚生子,加上四名女兒的生活、教育費用,不知如何走下去,透過縣府消保官代向醫院請求精神賠償。
無法檢驗一次就準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薛瑞元表示,衛生署並未規定婦產科醫師在胎兒幾週大以前,不得告知孕婦胎兒的性別,希望大家摒棄重男輕女的觀念。院方表示,抽血前已告知這項檢驗的準確率約有九成,失誤率是八%,且檢查需做兩至三次確認,該院曾通知郭女第二次抽血檢驗,郭女卻未複檢。縣府會同衛生局初步調查,未發現醫院有明顯疏失。
同樣身為女人的屏東地院民事庭庭長羅心芳,對郭姓孕婦的遭遇深感同情,但依民法通則,郭婦懷孕性別若與當事醫生無因果關係或契約行為,求償舉證上有困難。(自由電子報 2006-03-07 )
案例二、哈佛大學校長辭職
去年三月,哈佛大學文理學院以 218 票對 185 票通過了對薩默斯的不信任案,這在哈佛大學 370 年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隨後,文理學院院長科比也宣佈辭職。
有些教職員工相信,科比是被薩默斯逼走的,不過科比自己說,他的辭職與薩默斯沒有關係。不但如此,科比還在周二發表聲明,稱薩默斯在擔任校長期間,「為哈佛的未來做了許多新的工作」。但哈佛董事會也在學校網站上發表聲明說,過去的一年確實是艱難的一年。不過董事會還是對薩默斯的工作作出了肯定。
文理學院本來計劃在下周二再進行一次對薩默斯的不信任投票,但在獲知薩默斯辭職的消息後,投票的發起人、德國比較文學教授萊恩說:「我很高興下周二不用投票了。」薩默斯曾是哈佛大學著名的經濟學教授,並於 1999 年成為克林頓政府的財政部長。
薩默斯因稱婦女在科學和數學方面比男人有較低的「天賦才能」而在學界引起風波。
薩默斯曾經擔任美國財政部長。據《波士頓環球報》報道,薩默斯聲稱,一群人比另一群人在科學和數學方面表現好,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經歷不同,也是因為他們不同的遺傳基因。
某些聽眾在聽到薩默斯的這些評論之後,離開了會場。
薩默斯後來說,缺乏高級的女科學家的部分原因是,女人有照顧孩子的責任。薩默斯說,女人的照顧孩子的職責使他們難以按照職業升遷所要求的那樣每周工作 80 個小時。
薩默斯說,有關男人在科學方面更有天賦這一理論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礎上的,不是他個人的觀點。他說,男孩在考試時比女孩取得更多的高分,這種差異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這次會議在美國劍橋的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舉行。會議的組織者弗裡曼說,薩默斯被要求在發言時激發爭論。麻省理工學院的南希﹒霍普金斯是憤而離開會場的學者之一。她說,如果她當時不離開會場,她就會「要麼昏厥過去,要麼嘔吐出來。」( BBS 中文網 2006-02-22 )
案例三、保守派舉行萬人大會 反對女系日皇制度
(法新社東京七日電) 日本保守派民間團體今天在東京武道館舉行「捍衛皇室傳統萬人大會」,抗議政府提議修改「皇室典範」承認女性和女系(母系)日皇。主辦單位稱,總共有一萬零三百人出席這項集會,另有朝野國 議員八十六人(自民黨五十四人、民主黨二十一人、國民新黨兩人、無黨派九人)以來賓身分與會。主辦單位負責人前最高法院法官三好達表示,倡議修改皇室典範者「正尋求建立漠視日本歷史和傳統的新國家」。
大會上通過成立反對草率拙劣修改皇室典範的超黨派國會議員連盟決議,並在會中宣布,總共有二百二十五位國會議員連署要求審慎因應皇室典範修改事宜,其中包括一百五十七位執政自民黨國會議員。
對修改皇室典範主張審慎行事的超黨派「日本會議國會議員懇談會」會長前經濟產業大臣平沼赳夫在會上發言表示,「有些人滿嘴改革口號,但應該捍衛的傳統和文化必須堅決加以維護。」
日本皇室自一九六五年以來一直未誕生男丁,促使日本政府考量修改禁止女性繼承皇位的皇室典範。三好達表示,自從上個月傳出日皇明仁的次子秋篠宮的妃子紀子懷孕消息後,反對修改皇室典範的聲浪高漲。由於紀子妃懷孕升高日本皇室誕生男丁的希望,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緊急踩剎車,下令暫緩推動修改皇室典範進程。目前皇太子德仁夫婦的獨生女敬宮愛子已四歲。修改後的皇室典範將容許愛子未來繼承皇位,且其第一個後代也可繼承大統。來賓中台灣出生的社會評論家金美齡表示,紀子妃懷孕係連日本在二次大戰節節敗退期間都未曾出現過的「神風」。她說:「我認為,與二次大戰戰敗相較,修改皇室典範可能是動搖日本根基的更嚴重國家危機。」(中時電子報 2006-03-08 )
上述三則新聞分別發生在台灣、美國與日本,卻都不約而同的反映出人們的「性別期待」與「性別刻板印象」,無論是對於子女性別的期待、或甚至把這樣的期待轉換為對母親不公平的要求(如個案一,決定胎兒性別的是父親基因而非母親的基因,但是在前述案例一中,這個責任卻由母親擔負),或者是對男性女性的天賦有不同的看法(如個案二)、或者如同個案三中的日本國民對天皇性別的期待(轉為對女性天皇的歧視與排斥),這些由性別因素所產生的區分、限制、排斥其實都是「性別歧視」。
聯合國大會於 1979 年通過公布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第一條清楚說明,所謂「對婦女的歧視」就是「 基於 性別 而作的任何區別、排斥或限制,其影響或其目的均足以妨礙或否認婦女不論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認識、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權和基本自由。 」可見上述三個發生在號稱現代文明國家的台灣、美國與日本的案例,都是性別歧視的具體表現,反映出社會傳統文化與風俗習慣如果蘊含著性別歧視,該習俗或傳統並不容易在短期內消除或更新,除了透過法律的保障,「性別平等」或「性別人權」教育更需要持續加強,如此才能改變一般人對性別的普遍認知與判斷。
以前述三個案例而言,教師應如何透過教育進行性別人權方面的教學呢?除了基本人權法典的介紹如《世界人權宣言》、《婦女政治權利公約》、《關於男女工人同工同酬的公約》與《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之外,針對上述案例,教師可以提供許多實例反駁性別刻板印象,例如在個案二,心理學與生物學領域已經有相當多的研究,證明男性與女性並無生理或天賦之別,大多數性別差異是來自於後天教養,教師可提供學生此方面的實例與研究成果;其次,針對個案三(雖然我們對於其他國家內政並無置喙餘地,但此案例可作為師生進行討論的素材),歷史上有許多女性領袖都顯示出過人的領導能力與才幹,例如英國在伊莉莎白女皇時代,是英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這些人物或案例的介紹可增加學生對性別的正確認知,破除學生在性別方面的刻板印象。
至於上述個案一,個案一所牽涉的人權議題其實相當複雜,它不僅牽涉父母對子女性別的期待與選擇、也牽涉母親角色在具有傳宗接代傳統的社會期待中所面臨的困境、更值得深思的是基因科技在具有性別刻板印象的社會所扮演的角色,透過此個案,師生可共同討論的問題包括:
• 如何破除生男孩「傳宗接代」的刻板印象?
• 如何破除母親必須為子女性別「負責」的刻板印象?
• 基因科技用於選擇胎兒性別會產生哪些惡果?例如會不會導致無辜的女嬰被犧牲?那麼女嬰的生命權呢?男女嬰兒人數比例的不均等(目前已經是 110:100 )可能會造成哪些社會問題?
• 基因科技除了用來選擇胎兒性別,還可能有哪些誤用?這些誤用又可能產生哪些問題?
最後,我們希望人權教育的持續推動,可以減少因各種偏見而產生的歧視、限制與排斥,每一個人能因為她(他)本身的特質而被理解、被尊重,每個人的才能與專長能得以發揮,達到真正的「人盡其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