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6
※台灣解嚴20周年徵文比賽特優作品
那一天早上,天空陰陰的,風呼呼的吹,校園的角落佈滿孩童們的歡笑聲。
第一節上課的鐘聲響起!大伙兒趕緊放下手邊的激烈戰鬥,急忙把彈珠收進口袋裡;三步併兩步跑進教室的時候,卻看見同學們一個、一個往外走,集合在走廊上,老師正站在最前頭,表情嚴肅的發號施令、整隊。那是一九八八年的冬天。 我們的目地的是一個叫做中山堂的地方。出校門走了一小段路之後,太陽突然出來了,把身穿羊毛外套的我們曬得很不舒服。一排長長小小的人龍跟在老師背後,沿著大馬路走了很久之後,終於抵達中山堂下方的斜坡;老師停下來回頭告誡滿頭大汗的我們:保持安靜。不准喧鬧。違反規定、罰抄課文一遍! 表情壓抑地爬上斜坡之後,大家驚訝的發現,寬廣的大門前、左右兩邊各站了一個頭戴白色塑膠帽、身穿綠色軍服的阿兵哥;原本安靜的隊伍,也起了一陣騷動。一名按捺不住的男同學小聲的問著旁邊的人:那是在做什麼?有人回答他:拜拜啦!我阿嬤說有人在裡面……。聽見他們的對話,年幼的我突然感覺一陣寒氣流竄全身。 時光飛逝,十多年過去了,一直到上了大學,修了一門叫台灣通史的課,跟著歷史場景回溯自身的經驗後,才突然驚覺:原來,當年那個「住」在中山堂裡,讓我們拜謁的「神」,其實是一個人。正確的來說,只是一個提供緬懷的場所。因為當時身處在資訊較不發達的南部農村社會,所以沒有將全校降半旗默哀三分鐘和前往中山堂的集體 記憶,與當年蔣經國逝世的事情連貫起來。 經由一門對台灣歷史的啟蒙課後,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憑著一股年輕氣盛向前衝的熱情,開始穿梭在高聲吶喊的人群、和五彩繽紛、各自不同訴求的旗幟中,接觸了許多同樣對台灣同樣懷抱著一股夢想的前輩們,還有聽聞了更多未曾謀面卻已身先士卒的先賢們的故事。 幸運的是,我們正好搭上了最末一班民主列車,親眼見証了台灣首次的政黨輪替,可悲的是,我們在選舉結果出爐後,也經歷了膽顫心驚的一夜,更令人不解的是,被憨厚的老台灣人們要求不要「喜形於色」的我們。那就像是當年被老師要求必須「保持安靜、不准喧鬧」一樣,只能再度壓抑內心的澎湃洶湧。 然而,在那之後,相信有許多關心台灣未來前途的人都和我一樣吧!「那美好的一仗已打過」的逝去感,讓原本懸在半空中的心情顯得悵然若失。於是,開始對類似的活動變得興趣缺缺,只是偶爾參加一些零星的聚會,生活也漸漸遠離了原本所關切的議題,似乎成了對台灣政治、社會漠不關心的人,直到另一個轉捩點出現。 當時,我在一所補習班任教,對於學生所提出關於蔣氏父子的那一段歷史,總是抱持著不偏不頗的態度予以回答,沒想到某日卻被家長告狀,理由只因我直言不諱「蔣介石」這三個字,而沒有冠上「先總統 蔣公」的稱號。一時之間,真是百感交集,沒想到!在這已經邁入廿一世紀,也已經實施民主化的台灣自由社會,還被過去威權體 制下的幽靈所箝制。至此,我也總算明白,什麼叫做「緬懷領袖」、「永垂不朽」。 事實上,這樣的「民主衝擊」不只出現在我個人身上,也蔓延到整個台灣社會。從八○年代解嚴之後,台灣人對民主、自由與人權的追求就不曾間斷過,一路走來雖然艱辛,但也總算走到了正確的道路上;然而,自首度政黨輪替以降,有許多反民主、濫用自由、高呼人權口號的負面教材,就像一場永遠不下檔的鬧劇,還強迫台灣人民接 受這種低水準的「政治常態」。難道,這就是在我們犠牲了那麼多人的青春與生命之後,所獲得的成果? 在過去那個威權體制下的社會,我們不敢要求民主、自由與人權,但是我們渴望享有這樣的普世價值;現在,在這個已經民主、自由化、享有人權的社會制度之下,人人都可以不受失去生命財產威脅、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但是,少數人卻利用或不知不覺的陷入意識形態的爭辯,造成台灣社會一波又一波的「民主災難」。 有一點要先釐清的是,在台灣,人權不是天賦的,而是用血淚換來的;另外,享有民主自由的前提是,必須要具備民主素養!當然,民主素養也不是天生的,是可以經過後天培養而得來的,所以,我們才需要上「公民教育」這門課。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很多已經上過這門課的台灣人,還是不了解其中的奧義。而這一切,追根究底,還 是要回歸到錯誤的歷史觀上。 因為對於民主知識的嚴重缺乏,導致部份台灣人在教育下一代的時候,總是用過去被灌輸的大中國史觀去影響他們,而另一部份則是以台灣為主體性去教育他們的子女。雖然有愈來愈多的台灣人,已經意識到他們對台灣這塊土地的依存和情感,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決策,但是對容忍異己與接受批評的氣度,還是明顯不足,對法 治精神的維護,也沒有確實落實。 從筆者的親身經驗,即可知道,即使學校教育在民主素養的培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更是深遠。我們的父執輩們,幾乎都是接受黨化教育長大的,而他們的上一代,則是成長在戰亂前後的動盪時代裡。前者,對於台灣的民主運動發展歷程,多數不甚了解;後者,在經歷那一場台灣菁英盡數被拔除的大災 難之後,對於和政治相關的一切恐怕也只能噤聲不語吧。 因此,不只台灣的人才出現了斷層,連有關台灣的一切過去,也成了「消失的歷史」。現在身為社會中流柢柱的青年們,從阿公、阿嬤的口中聽到的是遙遠的日治時代,從父母口中聽到的是被過度歌頌與美化的「強人體制」;於是,台灣民主從播種到開花、結果的歷程,就這樣默默消失在歷史的洪流裡了。然而,彌補這一段空白,卻是身為台灣人的你我,不能忽視也不能推卸的責任啊! 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很幸運地,並沒有種族歧視的問題,但是,因為政治上的對立,使得「顏色歧視」的分明界線,隔閡台灣人彼此之間的距離,使得今日我們仍舊得小心翼翼的呵護台灣的民主果實,無法將我們得來不易的成果向前更邁進一步,反而讓世界 上其他國家的人民,看到我們「無知民主」的一面。 但是,撫視台灣這塊命運多舛的土地,總有前輩先賢們前仆後繼 的投入民主自由道路的修築;追隨著他們的背影的我們,怎能不也對 她多投以一點關愛的眼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