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緯政* ( 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律組研究生)
台灣從長達三十八年之久的「戒嚴[1]」統治到「解嚴[2]」一路走來,由威權體制逐漸轉型為第三波民主化的「新興民主國家[3]」。
回顧過去,台灣在戒嚴前有二二八事件[4]、動員戡亂時期[5]、四六事件[6]、萬年國會[7]等;戒嚴時歷經雷震案[8]、台大哲學系事件[9]、中壢事件[10]、余登發案[11]、美麗島事件[12]、林宅血案[13]、陳文成事件[14]、江南案[15]、蓬萊島案[16]、禁書、禁歌[17]等;至解嚴後的五二○事件[18]、鄭南榕事件[19]等白色恐怖時期[20]。當時的國民黨政權為了鞏固其領導地位,透過黨國體制的運作,以黨領政、以黨領軍,假國家處於非常時期、基於國家安全與反共抗俄等之名,遂行高壓統治之實,並進行難以數計的諸如箝制言論、迫害人權、冤獄、謀殺、政治犯、黨國教育、公職限制、泯滅人性尊嚴等不公義作為,甚至還有許多台灣菁英被羅織入罪、殺害或只能潛逃至國外,造成台灣的整體發展停滯。這段令人傷感、無奈、沉痛的過去,無庸置疑的,如絲如縷,縈繞著許多人的記憶。
勇敢的台灣人民經過持續自覺與努力打拼,結合海內外民主運動的豐沛力量,促成民主化與政治轉型的實現。自解嚴後,台灣的民主終於可以漸露曙光,而環保、婦女、勞工、農民、司法改革等各種社會運動也如雨後春筍般開展。此外,台灣也陸續完成民主化的諸多重大工程,例如修憲、終結萬年國會、直轄市長直選、總統直選、政黨輪替、公民投票等,讓台灣更進一步朝向民主鞏固與深化之路邁進。
隨著台灣的民主轉型,我的成長經驗也見證、參與了這段歷史:
從威權走向民主
在我的小學記憶裡,生活週遭仍充斥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保密防諜、人人有責」等標語,我們也以參加這類的海報、作文、漫畫比賽為榮。後來,台灣迫於民主潮流與國內外情勢,1987年7月15日正式解除戒嚴,開放報禁、黨禁,結束桎梏台灣人民長達三十八年、也是全世界最長的戒嚴令。之後,國民黨政權推行「愛到最高點、心中有國旗」政策,當時的我也將國旗貼紙貼滿書包與生活用品,以為這就是「流行」。另外,有一群大專院校學生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召開國是會議等訴求,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展開名為「三月學運(野百合學運)」的靜坐活動,終於得到李總統的正面回應,此時,大法官也作成釋字第261號解釋[21],終結了所謂的「萬年國會」。繼之,國民大會經由修憲程序,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通過第一次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確定國會全面改選的時程。
台灣正式進入民主轉型時期,由威權統治邁向新的民主之路。
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
國中時,早上的升旗典禮依舊是唱著「我愛中華」,而且只要提到「先總統蔣公、國父」都必須馬上立正,不然就會被處罰,寫作文的時候,也是必須要「空一格」以示尊崇。後來,國民大會首次全面改選,並通過第二次修憲,開放省長、直轄市長民選。此外,刑法第一百條的廢除[22],對於台灣的言論自由發展有相當重大的意義。隨後,有立法委員的全面改選[23],以及國民大會通過第三次修憲,確定總統由人民直選。
升上高中,正逢省長、直轄市長直接民選,當時我被「快樂、希望」所感動,因為這象徵台灣人民要擺脫過去長期遭受壓迫的悲情,以一種歡喜期盼的心情來面對未來的新思維。後來,我見證了台灣的首次總統直接民選[24]。當時,國民大會也通過第四次修憲,決定「凍省」、行政院院長由總統任命。甚至,國民大會還藉由第五次修憲來自我延長任期,但大法官以釋字第499號[25]宣告其違憲。除此之外,還記得高三的「三民主義」課,總是得背一些教條式的「標準答案」,幾大原則、幾點步驟等,完全限制了我們的獨立思考;甚至,歷史、地理教材也總是和我們的生活脫節,必須要強記中國的鐵路名稱、礦產、地形、氣候等,造成我們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認識很少,卻得被迫接受虛幻遙遠的大中國教育。
進入大學殿堂後,台灣人民用神聖選票終結五十餘年的一黨統治,完成首次的政黨輪替與政權和平轉移,這也是台灣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而國民大會通過第六次修憲,將國民大會予以非常設化為所謂的「任務型國大」。後來,立法院更通過了史上第一部「公民投票法[26]」,且於2004年舉行首次的全國性公民投票。此外,任務型國代通過第七次修憲,完成廢除國民大會、國會改革、公投複決等重大修憲案,並確立台灣以立法院為中心的單一國會體制。接著,陳水扁總統也提出終止國統會與國統綱領,廢除終極統一的主張。今(2007)年是二二八事件的六十週年,國家級的「二二八紀念館」正式揭碑;「中正紀念堂」也更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27],這象徵我們的民主化正逐步落實當中。而且,今年我們更首次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UN)、世界衛生組織(WHO)」[28],具體展現我們是主權國家的信念與事實;明年,為了繼續深化台灣的民主,要舉辦第二次的全國性公民投票(入聯公投)。
邁向正常化國家
我們的民主前輩前仆後繼為台灣這塊土地與人民來犧牲、奮鬥,爭取民主、自由、人權,從戒嚴到解嚴、從威權到民主,路途相當崎嶇坎坷,這是一段不能被遺忘的歷史與深刻的教訓。我們要平息過去威權體制下波瀾起伏的傷痛,取而代之的是以人民的希望與力量繼續守護台灣的民主,讓台灣能往正常化國家之路前進。
台灣自1990年開始民主轉型至今,歷經了七次修憲、三次總統直選、一次政黨輪替;而因為我們是一個新興民主國家,目前也正面臨民主鞏固、深化的困境與難題;內部有:社會不信任感增加、政黨惡鬥情形[29]、國家認同分歧、轉型正義[30]問題、憲政體制選擇等,而外部則有:中國持續的外交打壓與升高軍事威脅等。
至今,台灣仍存在許多不正常的現象:雖然威權統治已經過去,但我們的生活仍隨處可見威權時期的產物,像是公共空間如校園、廣場等,始終被政治人物的銅像或名稱所占據,形成世界其他國家少見的「偉人圖像與政治符號」泛濫的殊異奇景;此外,很多校園或機關單位隨處可見「中正堂」、「介壽廳」等名稱,各縣市的路名過去以中國地名或強人命名者,例如「北平路[31]」、「南京路[32]」、「武昌街[33]」、「中正路[34]」、「中山路[35]」等。近年來,隨著全球化與民主思潮,政治解嚴與公民意識興起,景觀的良寙美惡,儼然並非為政者的恩賜施捨,而應歸屬於人民權益。因此,我們應該將這些威權象徵的銅像從公共空間移除,特別是從校園中移除,可改以其他如藝術雕塑品或景觀規劃等代替,讓公共空間能符合公共美學與空間開放;而且,對於威權時期所為的不當命名,除了要積極進行更名或正名[36],將這些不公義的陰影去除,更要彰顯出台灣的文化資產與主體價值。
其實,台灣要真正落實民主鞏固與深化,不論是透過正名運動、追討不當黨產、轉型正義、或是對過去所造成的傷害進行賠償、加強人權與本土化教育等,改革的過程一定會面臨諸多反彈聲浪與阻礙,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給予高度肯定並持續、積極地推動。
至於,面對中國各方面的惡意打壓和威嚇,台灣除了要凝聚國內全民的共識與力量[37],更要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堅持我們是主權獨立國家的信念與事實,展現我們以「台灣」之名加入「聯合國(UN)、世界衛生組織(WHO)」、參與其他國際性組織或活動等的決心[38],讓國際社會看見我們台灣,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貢獻。
此外,要深化台灣的民主、保障人性尊嚴等普世價值,我們確實需要一部切合時宜的「新憲法」,才能讓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化的國家。對於台灣新憲法的程序、內容,目前已有許多公民諮詢與審議正積極推動當中,我們全民要一起來珍惜這「憲法時刻(Constitutional moment)[39]」,共同參與這鞏固台灣民主、落實人權保障、深化法治的憲改工程,讓台灣邁向一個完整且進步的「正常化國家」。
*本文為參加「話聲─臺灣解嚴二十週年徵文比賽」獲獎作品(甲等)之初稿。
[1] 1949年5月19日,台灣省政府主席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以「為確保本省治安秩序」為由,而頒佈:「自五月二十日零時起,宣告全省戒嚴」的戒嚴令。因此,自1949年5月20日,台灣正式進入戒嚴時期。請參見:「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隋杜卿,「蔣經國總統與解嚴」/國政評論/憲政(評)096-048號,2007。http://www.npf.org.tw/particle-1927-1.html。
[2] 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先生明令宣布「台灣地區自十五日零時起解嚴,開放黨禁、報禁」。因此,自1987年7月15日,台灣正式解除戒嚴,開放報禁、黨禁。請參見:「國史館」網站(http://www.drnh.gov.tw)-歷任總統文物選粹/蔣經國總統文物選粹/生平事略/解嚴,http://www.drnh.gov.tw/www/page/B/page-B-02_a_04.htm。
[3]關於第三波民主化的「新興民主國家」介紹,請參閱:Samuel P. Huntington,《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1)。學者Samuel Huntington指出,1989年前後,包括台灣在內的部分亞洲、中東歐、中南美等國家紛紛進行民主轉型。
[4] 1947年2月28日的「二二八事件」,造成了省籍、族群間的對立。請參閱:薛化元、陳翠蓮、吳鯤魯、李福鐘、楊秀菁,《戰後臺灣人權史》,頁41-75,(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
[5]自1947年開始動員戡亂,次年,制訂「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使總統可以為緊急處分,而不受原憲法約束。1960年,蔣中正更透過該條款的修正,使其總統連任次數不受限制,開啟憲政上惡例。請參見:「台灣歷史辭典」網站(http://taipedia.cca.gov.tw/taipedia/dict/index.aspx)-查詢關鍵字: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6] 1949年4月6日,軍警強行衝入宿舍將台大與師範學院二校共五、六百名學生逮捕,陳誠並以警備總司令身分對外發表將對此二校進行「整頓學風」聲明。請參閱:同註4,頁155-156。
[7]大法官釋字第31號解釋為「萬年國會」取得法源依據。關於「釋字第31號」解釋文,請參見:「司法院大法官」網站(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大法官解釋/31號。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asp?expno=31。
[8] 1960年9月4日,雷震因創辦《自由中國》月刊等事由,被以「知匪不檢舉密告及連續以文字為有利叛徒之宣傳」入罪。請參閱:同註4,頁115-116。
[9]「台大哲學系事件」發生於1972年12月至1975年6月之間,由國民黨政工系統藉「反共」之名,整肅台大哲學系內自由派學者的一連串行動,這也是對於思想與學術自由的嚴重侵害。請參閱:同註4,頁157-160。
[10] 1977年11月19日,許信良脫離國民黨參選桃園縣長的投票當日,設在中壢國小的投票所發生疑似選舉舞弊事件,引起一萬多名民眾包圍中壢警察分局,抗議處理選務不公,卻有人因此被槍斃死亡。請參閱:同註4,頁241-242。
[11] 1979年,余登發被捕入獄,時年七十六,原因是「涉嫌陰謀叛亂」。請參見:「民視新聞網-台灣筆記」網站(http://www.ftvn.com.tw)-1979.5.21台權會發表宣言:我們願為台灣的前途坐牢。http://www.ftvn.com.tw/Topic/CaringTW/TWnotes/0521.htm。
[12] 1979年12月10日,以美麗島雜誌社的名義,黨外人士在高雄舉辦國際人權日紀念大會,卻遭國民黨政府強行鎮暴而引發警民衝突,執政當局並於13日後展開大規模逮捕行動,包括張俊宏、姚嘉文、陳菊、呂秀蓮、林義雄、王拓、楊青矗、周平德、紀萬生、陳忠信、魏廷朝、施明德、邱茂男、邱垂貞、李明憲等人紛紛被捕,甚至,逮捕當時擔任立委的黃信介。其中,黃信介、施明德、張俊宏、姚嘉文、林義雄、呂秀蓮、陳菊、林弘宣等八人,更被以「叛亂罪」,由軍事檢察官提起公訴。1980年3月,這場驚動全台且備受國際囑目的軍法大審,共有十五名義務辯護律師: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江鵬堅、尤清、高瑞錚、呂傳勝、張政雄、鄭慶隆、鄭勝助、郭吉仁、鄭冠禮、張火源、李勝雄,這寫下台灣民主運動史上相當輝煌的一頁,也醞釀了後來的執政黨-「民主進步黨」能於1986年9月28日正式成立,更造就了台灣未來政壇上許多耀眼的領袖人物。請參閱:同註4,頁251-256。
[13] 1980年2月28日,時值美麗島軍法大審期間,林義雄家中竟發生慘絕人寰的滅門血案,林母及其二位雙生女兒林亮均、林亭均慘遭兇手殺害,大女兒林奐均則重傷,本案至今尚未偵破,是否與執政當局有關仍有待未來歷史解密。請參閱:同註4,頁255。
[14] 1981年7月2日,美國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教授陳文成博士,被警總以與台獨組織往來密切為由約談後,隔日清晨竟陳屍台大研究生圖書館左側草地,然而死因疑點重重,至今仍未明。請參閱:同註4,頁169-170。
[15] 1984年10月15日,筆名「江南」的劉宜良,在自宅被陳啟禮等三人所暗殺,主謀竟直指當時的黨政高層人士,可見威權時期透過特務機關或其他管道執行暗殺等任務令人深感恐懼。請參閱:同註4,頁124-125。
[16] 1984年10月,陳水扁因擔任社長的《蓬萊島雜誌》論及馮滬祥先生升等論文「以翻譯代替著作」,被控誹謗罪。1985年1月,因蓬萊島案,台北地院初審判陳水扁、黃天福、李逸洋各處有期徒刑一年,附帶民事賠償二百萬元,陳水扁辭去台北市議員職務,以示抗議。1986年6月10日,時稱「蓬萊島三君子」的陳水扁等三人正式入獄。
請參見:「民主進步黨」網站(http://www.dpp.org.tw)-黨史館/歷任黨主席/陳水扁-第十屆、第十一屆黨主席。http://www.dpp.org.tw/history/pub/LIT_4.asp
[17] 1961年,查禁3886冊書籍、3053張唱片。請參見:「文建會-台灣人權文化園區」(http://thrcp.cro.cca.gov.tw/index.php)-台灣重要人權事件回顧與相關文獻資料/台灣人權年表/1960~1969。http://thrcp.cro.cca.gov.tw/main/tc_02/index_3_3.php#t6。例如:舊情綿綿、橄欖樹、燒肉粽、補破網、黃昏的故鄉、安平追想曲、孤女的願望、望你早歸、媽媽請妳也保重、何日君再來等許多經典名曲都是當時被禁的歌曲;以「舊情綿綿」為例,被禁理由為「思念故國舊土、擾亂軍心」,而「橄欖樹」是「鼓動流浪、使青少年萎靡不振」,「燒肉粽」則是「歌詞頹廢、影響民心士氣、哀怨憂傷、有失正常」。
[18] 1988年5月20日,農民走上街頭抗議,爆發流血衝突。請參見:「民視新聞網-台灣筆記」網站(http://www.ftvn.com.tw)-1988.5.20五二○事件。http://www.ftvn.com.tw/Topic/CaringTW/TWnotes/0520.htm。
[19] 1989年4月7日,鄭南榕為追求台灣民主自由而自焚。請參閱:同註4,頁151。
[20]其他有關「白色恐怖時期」的人權迫害等史實,筆者建議另可參閱:盧兆麟、涂南山、張金爵、郭振純、顏世鴻、陳英泰口述,胡慧玲、林世煜採訪記錄,《白色封印》(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
[21] 1990年6月21日,大法官釋字第261號解釋,要求資深中央民意代表應於隔年12月31日前終止行使職權,使得任期長達44年的「萬年國代」宣告終結。關於「釋字第261號」解釋文,請參見:「司法院大法官」網站(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大法官解釋/261號。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asp?expno=261。
[22] 1991年9月21日,中央研究院李鎮源院士發起「100行動聯盟」,主張廢除刑法第一百條。請參見:「台灣教授協會」網站(http://www.taup.org.tw)-「一○○行動聯盟成立宣言」。http://www.taup.org.tw/announce/9109/910921.htm。1992年5月15日,立法院通過刑法第一百條修正案,台灣的言論自由獲得更進一層保障。
[23] 1911年12月31日第1屆資深立法委員全部退職,由130位增額立法委員行使立法權,是我國民主改革的一個重要階段。1992年12月,依憲法增修條文選出161位第2屆立法委員,台灣終於有真正民主的國會。請參見:「立法院全球資訊網」網站(http://www.ly.gov.tw)-立法院簡介/簡史。http://www.ly.gov.tw/ly/01_introduce/0101_int/0101_int_02.jsp?ItemNO=01010200。
[24] 1996年3月,台灣首次總統直選,對台灣的民主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尤其,在大選前夕,中國在台灣南、北港口附近外海試射飛彈,企圖阻撓並影響我選舉,但堅信民主自由的台灣人民不畏懼中國的武力威嚇,在美國政府協助穩定台海情勢下,順利完成了首次總統民選。
[25]關於「釋字第499號」解釋文,請參見:「司法院大法官」網站(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大法官解釋/499號。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asp?expno=499。
[26] 2003年11月27日,立法院終於三讀通過「公民投票法」。關於「公民投票法」全文內容,請參見:「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http://law.moj.gov.tw)。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D0020050。
[27] 2007年5月10日,「中正紀念堂」正式更名為「臺灣民主紀念館」,「中正紀念公園」也更名為「臺灣民主公園」,整體命名為「臺灣民主紀念園區」。請參見:「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網站(http://www.cksmh.gov.tw)-認識臺灣民主紀念館/緣起。http://www.cksmh.gov.tw/cks/eduweb-utf8/tw/index.php?menu_ID=1&page_ID=a-1。
[28]今(2007)年我政府直接以台灣名義向聯合國提出入會申請,這是歷史性的時刻,請參見:「外交部-牽手護台灣、加入聯合國」網站(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un)-提案文件及說帖/聯合國「入會案」說帖。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un/proposal_005.html。另,可參見:「台灣加入聯合國大聯盟」網站(http://www.unfortaiwan.tw/wp/)。
[29]自政黨輪替後,在野黨刻意杯葛,致使國會法案停滯、議事空轉,許多基礎建設因故停擺。政治人物耗費過多資源於無關宏旨的爭執中,卻忽略真正攸關人民的生活環境改善與品質提升議題,這些都會阻礙社會的進步,以及影響人民生活的感受。因此,政黨與政治人物應該放下對立,多關心民生議題,為國家、人民爭取更多的福利。社會需要多一點的溫馨與正向思考,才能凝聚推動國家競爭力的豐沛力量。
[30]轉型正義,係指新興民主國家(尤其是東歐的新興民主國家),用來處理過去政府暴行或不正義的方法。轉型正義可能會帶來遲來的正義,但同時也會破壞正當程序與法治的信賴。
[31]經由「UrMap你的衛星地圖網」網站(http://www.urmap.com/),查詢「北平」,即可見台灣目前仍有41筆道路以此為名。
[32]同註32,查詢「南京」,即可見台灣目前仍有177筆道路以此為名。
[33]同註32,查詢「武昌」,即可見台灣目前仍有38筆道路以此為名。
[34]同註32,查詢「中正」,即可見台灣目前仍有949筆道路以此為名。
[35]同註32,查詢「中山」,即可見台灣目前仍有1339筆道路以此為名。
[36]陳水扁總統在擔任台北市長的任內,將「介壽路」改為「凱達格蘭大道」。從這樣一個地名的變更,卻體現了台灣從戒嚴到解嚴、從威權到民主的和平改革歷程。另外,2006年3月,總統府正大門上方大理石刻「介壽館」字樣正名為「總統府」;
2006年9月,「中正國際機場」也正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
[37]面對中國沿海部署飛彈與外交打壓,2004年2月28日,台灣人民手牽手將台灣圍成一條長達500公里的民主長城,展現出我們守護台灣的全民意志。2005年3月26日,面對中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全台百萬人民再度出來以民主和平護台灣大遊行,向中國說「不」,讓世界聽見我們台灣人民愛好和平的聲音。
[38]全民應不分朝野、不分黨派、不分彼此,攜手努力,凝聚共識,堅定支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關於台灣入聯的相關問題,請參閱:陳隆志、蘇芳誼、林彤、許凱創、黃英玟、蘇緯政,《台灣要入聯,作為會員國》(台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台灣聯合國研究中心,2007)。
[39]美國耶魯大學教授Bruce Ackerman提出「憲法時刻(constitutional moment)」的觀點。另,有關我國憲法時刻的論述,筆者建議可參閱:葉俊榮,《珍惜憲法時刻》(台北:元照,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