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DVISORY AND RESOURCES CENTER

Topic 婦女權益特刊 Date 2019/05/31 vol. 98 


(電子報如無法正常顯示,請點此 連結進入閱覽)
編輯手記

2017年年底好萊塢爆發了金牌製作人的多起性侵事件,引起全球各地的關注,而後於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MeToo的主題標籤,用於譴責性侵犯與性騷擾行為。該活動從演藝界蔓延至政界、藝術界、傳媒業界以至體壇,#MeToo讓許多受到性侵害、性騷擾的受害人自我覺醒,紛紛站出來指控。

這場運動不僅讓許多隱藏的問題浮出檯面,也讓社會大眾開始對女性的困境產生反思,本期電子報主題訂為「婦女權益特刊」,邀同報友一同來認識這場運動以及思考婦女的權益可以如何再促進。

本期電子報封面專欄〈#Me Too運動之後:婦女權益再促進的省思〉由國立金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葉肅科副教授撰稿,文章探討Me Too運動之後,對於臺灣婦女權益的再促進可提供哪些省思?為持續深耕校園以及貼近社會現況,人權電子報也常設「四方觀點」專欄,長期連載校園議題或社會觀察等相關文章,提供給教學工作者、關心社會的人士做為參考。本期四方觀點〈從ME TOO談婦女權利及教學經驗〉由新北市立自強國中王碧玉老師撰稿,王老師為新北市人權輔導團的專輔,透過婦女權益的教案設計,與報友分享校園兩性平權的教育該如何進行。

此外,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亦為各級學校教師或從事人權法治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人權教育問題之諮詢服務,相關辦法請參閱本中心網站:http://hre.pro.edu.tw/(首頁→諮詢服務辦法)。

人權教育電子報將持續提供訂閱戶更好的服務,誠摯邀請大家閱畢電子報後,撥空填寫「人權教育電子報顧客滿意度調查表」。您的寶貴意見,是我們進步的最大動力;對於電子報內容有任何想法,都歡迎您回饋給我們。

封面故事

#Me Too運動之後:婦女權益再促進的省思

文/廖肅科(國立金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一、前言
 
       2017年10月,《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與《紐約客》(The New Yoker)均報導且指控好萊塢製片人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30多年來不間斷的性騷擾與性侵害其電影公司之女性製片助理、臨時工與演員。該事件引發美國的「全國性清算」,開始大規模關注性侵、性騷擾事件,稱之為「溫斯坦效應」(Weinstein effect)。其實,2017年之前即存有一些性騷擾、性侵害案件。溫斯坦案件的報導與後續出現的#Me Too運動,正好鼓勵許多人分享其遭到性行為不端,而一直壓抑不想說的往事。這不僅引發許多不同產業對一連串性行為不端之指控,也讓某些名人在美國的聲望開始下滑,而隨著議題之蔓延,更影響到他們在全世界的聲望(紀岳良,2018;維基百科,2018)......( 繼續閱讀)。

時  事

人權大小事 Currents

四方觀點
  • 校園觀察 Observation about Campus

    從ME TOO談婦女權利及教學經驗

文/王碧玉(新北市自強國中老師、新北市人權教育議題輔導團專輔)

2017年年底,全球掀起ME TOO(我也是)運動是該年10月「哈維·溫斯坦性侵及性騷擾事件」後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的一個主題標籤,用於譴責性侵犯與性騷擾行為。該詞源於2006年社會運動人士與社區組織者塔拉納·伯克,在<聚友網>上最早使用了「Me Too」這一短語,當時伯克發起了一場草根運動,在被性侵犯的有色人種、特別是底層女性中推廣「用同理心實現賦權」,而「Me Too」便是這場運動的一部分。伯克提到,那時有一位13歲的少女向她傾訴曾遭受的性侵犯,而她當時不知該如何回應,這一經歷啟發她開始使用「Me Too」一詞,她說她希望當時能用這個詞來回應那位少女。
      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受到了伯克的啟發,於2017年10月15日在推特上鼓勵所有被性騷擾或侵犯過的女性儘可能地傳播這個詞,公開被侵犯的經歷,使人們能意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與普通性。自此之後,數百萬人使用了這一標籤來公開她們的不快經歷,其中也包括許多知名人士,次日推特上出現超過了50萬次「# Me Too」。而<臉書>上一天內就有470萬人在1200萬條狀態中提到了該標籤。有數以萬計的女性回覆了米蘭諾的推特。而另一些男性則通過標籤「我會如何改變」來承認他們有過對女性的無禮行為……( 繼續閱讀)。

評  論

人權藝文 Comment

  • 人權書房 Book Review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就該如此嗎?

文/林彥佑(新北市貢寮區澳底國小教學訪問教師)

《書籍簡介》

書名:82年生的金智英
作者:趙南柱
譯者:尹嘉玄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5月

《書評》

這幾年來,我們日益講究「性別平權」,因此,關於性別平權、女權的書籍探討,也越來越多。我們常以為,是不是只有臺灣會面臨這種現象,後來翻閱了一些資料之後,才知道,在鄰國南韓,其實也面臨與臺灣相同的問題; 而同在亞洲的印度、葉門、巴基斯坦……等中東國家,更是女權低落的代表; 而這本著作─《82 年生的金智英》,則是敘述女權抬頭的一本生命故事。

《82 年生的金智英》,於2016年出版,由韓國作家趙南柱所撰述的生命史,然而出版之際,卻不是這麼順利,也確實在韓國的社會中,有過一段爭議與打壓; 因為這是一本藉著小說形式,爬梳性別不平等的社會脈絡,在市井討論之際,也間接在韓國創下了50 萬本的銷售量,是當年最暢銷的書籍之一; 無獨有偶,日前風行全球的 MeToo 運動,在某個程度上,也受到這股力量的影響,逐漸改變世人的觀點,提昇了女權地位……( 繼續閱讀)。

  • 人權電影院 Film Review

    《法律女王》:性別平等不只是針對女性

文/火行者(文字工作者)

法律女王

《影片資料》

片名:法律女王(On the Basis of Sex)
影片年份:2018
導演:咪咪蕾德
片長:121分鐘
出品國:美國
發行商:CatchPlay

《劇情介紹》

電影取材自現今美國最高法院唯二女大法官露絲拜德金斯伯格的真實成功故事,本片聚焦在年紀輕輕、剛踏出法學院校門的她,如何在男性至上、女性不被重視的工作環境中,力爭上游成為律師,為兩性爭取平權,成為美國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法官之一,現在仍任職於最高法院大法官……

《影評》

《法律女王》是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主題是美國第一位女性大法官露絲拜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費莉絲蒂瓊斯飾演)怎麼在男性主導的圈子裡走出自己的路,為平權而戰。雖然對於法律領域的真實事件,觀眾直覺的第一印象可能會是沉悶,但這場平權之戰過程中有許多精彩的針鋒相對,再加上主要演員很稱職地呈現出角色的特質,且步調也算是快速,其實還蠻能夠接觸大眾。對於「平等」這個嚴肅的議題而言,能不要用太硬太難消化的方式來傳達,反而可以接觸更大的族群,讓更多人去思考。因此,即使改編成電影難免有些戲劇化的調整,以增加商業性,但《法律女王》仍然不失為一個不錯的觀念傳遞管道。

《法律女王》從露絲的視角,帶領觀眾跟她一起走過這段不凡人生中轉變很大的一段路,從學校、求職、到為女權而戰。過程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事件,各式各樣的挫折,一個人要如何對抗長久以來的觀念?又要如何改變體制……( 繼續閱讀)。

活動預告

  1. 【鄭南榕基金會】教案設計徵選比賽
    主辦單位:鄭南榕基金會
    截止時間:107年7月31日
    參賽辦法:請見標題連結
  2. 【台灣地球日】2018環境電影節─「環藝影像獎」創作比賽徵件
    主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遠傳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截止時間:107年7月31日止
    參賽辦法:請見標題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