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從樂信.瓦旦看原住民菁英的生命史、抉擇與轉型正義 (社會領域/歷史科)
2024-08-09
1996年,聯合國通過《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合稱兩公約),是為當今最重要最重要的國際人權法典,以台灣政府來說,兩公約是政策制定的重要指導 原則,而在教育方面,108課綱的核心素養便揭示了人權教育的重要,身為實際設計教案、執行人權教育的老師,筆者認為需要讓學生對於過往的傷痛具備「有血有肉」的理解,也就是加強培養情意面的體悟,因為人權教育的推力,便是要讓學生先對議題有所感動,再從感動發展為行動。 本教案的主題為「從樂信.瓦旦看原住民菁英的生命史、抉擇與啟發」,樂信.瓦旦出生於北 泰雅族大豹社,自小便接受日本教育,長大後成為日本政府、國民政府的官員,55歲死於白色恐怖 的政治肅清。在他這段不凡的生命史中,本案引導學習者理解其自身的身分認同挑戰、以族人為念 的政治關懷,及面對國共政權鬥爭時的審時度事,與最後仍然被判處死刑的遭遇之原因。透過本 案,學習者可以進行多文本閱讀分析,進行歷史的同情理解,並發展出具有道德意識的歷史解釋, 即回到學習者自身建立與過去之關係的歷史意識。本課程在歷史素養上,培養「史料閱讀分析與理 解」、「歷史的同情理解」、「歷史意識與道德意識」的三大關鍵素養。 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傷痕,是因過去政府忽視人權所造成,身為後代的我們在進行人權教育 時,要做的便是引導同學在往後面對侵害人權的情形時,能有敏銳的感知覺察,並檢討之。在本教 案中,則引導學生進入當事者角度,思考受害者的心情、加害者的立場,經由思考過去的可能性, 再從過往的不義中省思,如此經過個人體會的反省,將能更加深刻。 |
出處: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
附件檔案: 檔案下載 |
相關網站: 網站連結(另開新視窗) |